黄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武陵山石漠化治理建议》(第0649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石漠化治理的关心支持。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实施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促进石漠化土地顺向演变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四五”以来,市林业局结合营造林项目在石漠化区域内通过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人工造林等方式,累计实施岩溶石漠化治理10.27万公顷。其中,2024年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1.82亿元用于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2025年落实市级以上财政资金3.42亿元,用于支持包括酉阳县在内的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管护抚育等国土绿化项目,同时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0.32亿元用于酉阳县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监测数据显示,石漠化治理项目实施以来,治理地区水土流失和林草植被覆盖状况逐渐改善,生态系统稳定多样,岩溶区生态面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石漠化重点治理区县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6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持续加强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工作,结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有关专项规划落实,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对武陵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储备、入库、申报、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加强技术攻关。加大对石漠化治理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鼓励研发适合重庆市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技术和模式,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修复,开展石漠化区域替代产业开发,推动石漠化区域生态化利用。加强石漠化治理技术交流合作,拓宽治理理念,学习借鉴治理经验。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石漠化治理投入机制,争取国家对重庆石漠化治理项目的支持,激励、引导企业、团体、公益组织等社会资金投入石漠化治理工作。
二、关于加强岩溶土地生态保护,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自然修复
渝东南武陵山区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中央预算内专项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岩溶石漠化治理专项,将岩溶石漠化治理统筹纳入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一体推进。市林业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指导酉阳县策划申报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2021年至今,共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资金1.8亿元支持石漠化治理项目建设,较“十三五”翻了2番。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实施重庆市武陵山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和增发国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争取中央投资1.4亿元,在武陵山区各区县建设生物隔离带344.14公里、林火视频监控45套、瞭望塔24座、防火检查站17座、智能卡口71套、森林防火专业队伍营房1处、防火物资库2处、森林消防水池95口、防火便道15公里、生物阻隔带8.6公里,购置一批防火车辆、防火物资装备,持续提升武陵山地区森林火情监测、火源管控、以水灭火、早期火情处理等水平,有效提升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酉阳县石漠化治理、防火隔离带、防火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策划申报重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关项目,合力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指导酉阳县结合其他国土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合理整合项目资金,继续推动武陵山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持续筑牢武陵山区生态屏障。
三、关于转变土地利用及耕作方式,加快生态搬迁和城市化进程,降低石漠化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
“十四五”以来,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等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武陵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43万公顷。截至2024年,武陵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51.64万公顷,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深化部门协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利局等部门,建立健全石漠化治理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立足武陵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依托各类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协同推进武陵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增强武陵山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此复函已经曹春华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林业局
2025年4月23日
联系人:宋晓丽
联系电话:023-61528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