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重庆市外来入侵物种国家级监测站积极开展监测防控工作

日期: 2025-03-20 来源: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字体:

2022年以来,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在江津区、黔江区、垫江县、铜梁区、巫山县陆续设立5个外来入侵物种国家级监测站。自成立以来,5个站始终牢记职责,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定期巡查。根据实际科学设置监测样线,每月开展日常巡查,2024年,共布设巡护路线76条,累计巡查2383人次,监测面积622万亩,防控面积86万亩,覆盖了区域内主要生态区和重点入侵物种分布发生区。监测发现外来入侵物种40种,其中植物31种、动物8种、微生物1种。

实行重点监测。各站点均明确了辖区内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对象,其中,江津区对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马樱丹、紫荆泽兰、薇甘菊等外来入侵物种开展持续监测;黔江区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喜旱莲子草、刺苋、落葵薯、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点物种,开展了专项补充调查。 

进行技术探索。垫江县利用无人机监测技术手段,对大面积区域进行宏观监测,获取植被覆盖变化、疑似入侵物种分布等信息,与地面监测数据相互印证,形成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巫山县联合各乡镇通过采收蔓茎、喷施专用除草剂等方式,开展菟丝子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通过消除物种适生环境,防止结实扩散,阻止外来入侵物种蔓延。

创新宣传模式。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线上线下科普资源,组织开展科普宣传、送知识进校园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35场,覆盖7万人次,营造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将加大重点区域日常监测,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研究,强化与海关、农业农村部门、城市管理等多部门合作,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监测防控网络,有效遏制外来入侵物种扩散蔓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