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2025年春季调查取得新进展
近日,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完成春季本底资源调查工作。本次科考调查新增样线11条,新增重点保护植物定位点72个,新增重点保护植物监测样方23个,累计采集影像资料700余份,完整记录到绿花杓兰(Cypripedium henryi)、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等多个大规模的兰科植物群落。
绿花杓兰植株高达60厘米,茎直立被短柔毛,叶4-5片,为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10-18厘米。花序顶生,具2-3花,花绿或绿黄色,中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线状披针形,稍扭转,唇瓣深囊状,退化雄蕊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扇脉杓兰植株高可达55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叶近对生,叶片扇形,上部边缘钝波状,基部近楔形。顶生花序,花俯垂,花瓣与萼片均为淡黄绿色,基部具紫色斑点,唇瓣淡紫白色或淡黄绿色,具紫红色斑纹,蒴果疏被微柔毛,近纺锤形。
除此之外,本次科考活动还记录到南方红豆杉、连香树、七叶一枝花等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这些调查成果充分展示了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拥有的丰富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在野生植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下一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