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绿色时报:重庆城口:千里苍峦万古青

日期:2021-06-09

本报记者 王江江  本报通讯员 袁静

巴山雄奇,千里苍峦。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曾经有一块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的红色版图——川陕革命根据地。

城口县便是其中重镇。县城位于重庆市最北端,地处大巴山南麓。如今,全县国土面积493.8万亩,林地面积450万亩,森林面积358.01万亩,森林覆盖率72.5%。昔日的红色老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枫林何人染红

汽车穿过明暗交替的隧道,满目苍翠之间,没有了战火硝烟,空气中都沁透着清香。

城踞三省之门户,口扼四方之咽喉。城口县地处四川盆地东缘与大巴山交接处,是出秦岭进四川的必经之路,因其特殊的地理原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翻过坪坝大梁,来到位于坪坝镇议学村的龚家大院,这里是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所在地。

“那时候,指挥部就设在我家,我婆婆庞玉珍还给红军战士煮过饭。”站在院子里的是庞玉珍的儿媳、76岁的老党员周英珍。她在这里为我们义务讲解:“当时军长王维舟就住在左边的厢房。他们还经常帮婆婆做农活,双方亲如一家。”

就是依托这间简陋的指挥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王维舟、许世友等曾在此带兵作战。

1929年,城口在重庆地区率先打出地方红军的旗帜;1930年,城口地方红军解放县城;1933年,城口迎来了红四方面军,并开始成建制地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

离开指挥部旧址,沿着被树木遮映的盘山公路行走不久,一片红色枫林,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里是位于城口县高燕镇西南部的红军村,因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曾在此浴血奋战而得名。近年来,该村以红色文化为魂,生态发展为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产业,现在一条15公里长的红色之旅观光步道将红军医院、战壕、哨卡、藏身洞等红军战斗遗址串联了起来。

据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内的资料显示,有3000多名城口儿女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500多名参加长征,470多名在作战和长征途中光荣牺牲。

沿着石板铺成的步道,行走在红军村“红军路”上,红色的枫林在烈日的照耀下更加鲜艳。微风吹过,摇晃的枝叶似乎还在述说着往日战斗的痕迹。从不远处的观景台上俯瞰,天高云淡,林海听涛。广场上五角星形状的雕塑,像是青山颁给大地的一枚勋章,青山之下处处埋忠骨。

此时,我们得以享受着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片荫凉。而红色文化也因他们在这里生根开花枝繁叶茂,万古长青。

枫林红遍,鲜血染成。

群山何以苍翠

如今,大山给了往昔征服者们绿意盎然的馈赠。

“崖柏没有绝灭!”

2000年《植物杂志》第3期发布的这一消息,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崖柏是一类起源于恐龙时代的“活化石”。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中国已灭绝的3种植物之一。但1999年10月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在城口考察时,重新发现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崖柏的重新发现,无疑是近年来林草部门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的重大突破。

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列馆,我们见到了目前全国第一大的浸泡植物标本,一株青翠欲滴的崖柏。此外,还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光叶珙桐、水青树和喜树等。其中,前3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以“城口”或“巴山”命名的45种,如城口铁角蕨、城口青冈、城口樟、城口黄栌、城口荛花、巴山松、巴山冷杉、巴山榧、巴山花椒等。

“保护区位于川、陕、渝3省(市)交界处,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大巴山腹地。这里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是生物过程、生物遗传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列馆卢伟介绍道。

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城口县获得过“中国绿色生态中药材示范县”称号,以及“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中国绿色生态板栗之乡”“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党的好政策也为这里的生态带来了新的生机。2000年至2018年,全县退耕还林计划任务为131.5万亩,任务已全部完成。3万多退耕户已累计领取国家补助11亿余元。

经过两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城口县森林覆盖率有了显著的提升。“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时候,也就是退耕还林还草的这段时间。”城口县高观镇党委书记高仁茂说。

据了解,2018年,重庆市还在全国首创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森林覆盖率确有实际困难的区县,可以向森林覆盖率高出目标值的区县购买森林面积指标,计入本区县森林覆盖率。这样的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也为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了一个样本。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幅改善了城口县的生态环境,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山峦苍翠,在党之领导。

老区何时新生

城口县把林业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选择核桃作为退耕还林的重要树种。

城口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雨水,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这片土地特别适合核桃的生长。城口也因此声名远播,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

走进城口县高观镇的核桃产业示范园,远处是雾气淡影朦胧,近处是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

这种皮薄质优的核桃品种,被称为“渝城1号”。它是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渝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众多引进核桃品种中进行筛选,通过多年引种驯化选育成功的优良品种。这个品种适于重庆市海拔800-1600米、土层深厚的核桃栽植区域种植,具有生长势强、坐果率高、孤雌生殖能力强、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果实品质优良等特性。

有了专家的帮扶,大家的干劲更足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好啊,我们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毕业于重庆大学的向辉,2016年回家乡施礼村任村支部书记,“起初有人不愿意种核桃。可是看到经济效益以后,大家都想着要退耕还林还草,多退一些。”

城口县也不断吸收林业龙头企业入驻合作。

在城口县高观镇重庆城口核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小平正在忙碌着为次日的城口县核桃精深加工项目投产仪式做准备。整齐的流水线车间,堆放着数量庞大的深褐色的野核桃。

“目前,我们的一期项目正式建成并即将投产,形成年加工野生核桃3万吨、野生核桃胶囊5000万粒、核桃乳助剂1000吨的产能,预计可实现年收入5亿元。”代小平说。

为发展核桃产业,城口县加大了科技种养的力度,先后组织乡镇领导及林业科技人员到福建、山东、湖南等地考察学习经果林建设的先进经验,在全县举办核桃的栽培、整形、嫁接等适用技术培训。

“有一次,400多人不断提问。他们累积了太多的问题,等待着老师们解答。对技术需要的渴望,让当时的专家们十分感动。”东升村支部书记徐加燕对村民们学习种植技术的场景尤为难忘。

近年来,城口县建成核桃种苗繁育基地450亩,新建高观镇等6个高产示范园1370亩,实施核桃低效林改造3000亩,核桃高产示范园区达24个4800亩。截至2020年,全县核桃资源总量达到40万亩,投产面积17万亩以上,包含种植资源和野生核桃资源在内,产量达7400吨。

“我们还在核桃林里面种植了中药材。借助退耕还林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培育中药材、核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建设生态产业提升示范基地和示范园,构建乡村产业体系。这样既可以提升退耕还林质量,也可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城口县林业局局长江成敏说。

回望群山,重峦叠嶂。太阳的光芒穿过幽暗的隧洞,穿透历史的尘埃,正照射在苍茫林海之间。

老区新生,正在此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