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城市相册】广阳岛的“生态美学”
这颗镶嵌在长江上的绿色“明珠”,正成为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起示范作用的引领之地。
沿江俯瞰广阳岛,如同一弯潋滟的眼眸,盛满两岸山水风情。金秋时节的广阳岛上,绿意葱茏,碧水微澜。林间,昆虫鸣奏交响;湖面,鸳鸯划开清波。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广阳岛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这颗镶嵌在长江上的绿色“明珠”,正成为重庆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起示范作用的引领之地。
广阳岛山水相生、溪谷相形,生态修复前,水生态系统新陈代谢缓慢。二期工程中运用“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理念开展“山地理水”,通过寻源、探路、扶野、点景、丰物、宜人修复利用溪流湖塘。从空中俯瞰,可见广阳岛上水系延绵,顺山势而下,梯田鳞次栉比、层叠错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山地理水”过程中,广阳岛生态修复对岛内18条溪流进行了梳理,采取“引表蓄流、海绵净化、自然修复”措施,有机串联起沿线的生态沟、渠、塘、湖,10余种小微湿地自成一方“绿色小世界”,“小其形、微其状、湿其土、境其地”的生态功能逐步显现。
为了提高游客的亲水性,广阳岛在“造路”上采用了独特的方式。这里的“山间野径”根据山形地势、水流走向溯源而行,营造出曲径通幽、空翠清灵的意境。涓涓而流的山溪穿行在步道下,“小桥流水”的独特氛围在此间荡漾。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生态修复中,广阳岛还通过设计乡村形态,增加乡村元素,营造乡村气息,达到丰富乡愁体验的目的。顺着道路蜿蜒而行,石臼、石磨、水井、瓦罐、竹篱等极具农家元素的陈设星罗棋布,散落在小径两旁,像一个个文化符号唤起记忆,留住乡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原有农房基础上,利用既存青石、木料、土坯等搭建茅亭,恢复院坝,是广阳岛“点景”的一大特色。用芦苇、蒲草压实做顶的草庐承载着故土情结,它撑起一方天地,为路经此处的人庇阴纳凉。石梯旁栽种的南瓜、三角梅等植物营造出浓厚的乡村气息,巴渝乡村田园风景跃然眼前。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广阳岛上,巴渝乡土文化被深深烙印在细节陈设和造景的设计灵感中。曾经,巴渝农家的院坝是晾晒粮食作物、临时请客摆放桌席的场所。如今,在院坝闲坐小叙,乘凉茶话,岁月深处的记忆一同编织在疏朗的篱笆中。
“白粉墙头红杏花,竹枪篱下种丝瓜。”广阳岛曾经是物产丰美的国营农场,这份回忆被保持至今。目前,岛上种植了100余种原生态的蔬菜瓜果,走在田间小道,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可以把日子过成一首诗,一首原乡生态、田园风情打造的现代版《归田园居》。
金秋时节说丰年。在广阳岛上,你可以从同一片田埂上的变化,领略四季更迭的美好。二月初春,“好大一块田”还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田。如今,秋风吹熟了红高粱,长势喜人的高粱绵延数里,高过了人头,饱满圆鼓的籽粒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相互摇摆撞击出沙沙的声音,这是属于广阳岛秋天的“仪式感”。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广阳岛上,鸟类也不惧怕人类的靠近。生态文明之花,在广阳岛上开出了生物多样性之美。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如今成为了鸟儿们和各种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土。它们成群结队地在这里休憩、觅食,仿佛这里天生就是它们的家园。
广阳岛高峰梯田,空气里弥散着阵阵稻香,一只白腰文鸟正专心觅食。近年来,广阳岛生物多样性的极大丰富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即使在万物收藏的冬季,密林中仍有不少“精灵”在枝头、树梢跳跃飞翔,这里已成为观鸟的绝佳去处。
广阳岛的生物多样性之美,不仅美在动物世界,更美在丰富有趣的植物景观。阳光下一米多高的向日葵,让人心中充满了明媚的希望。骑行在原乡的阡陌小道上,穿越在稻田麦穗中,让人体验到无穷的野趣。
广阳岛正在为今后上岛的游客,丰富“农旅融合”的大餐。踱步于岛上的胜利草场,经泥结碎石等乡土材料打造的园路步道,最小扰动、探索原有路径,最大限度融合自然,呈现的生态风景廊道还原了乡路的艺术之美。未来,这里将形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画面。
环岛一圈的183步道(亦指水位线:183米)依旧尊重生物习性,铺设以风积沙为原材料的硅砂路面,以最低的干预良好衔接两侧生境,起到“固沙”作用的同时,满足了生物多样性需求。其透气透水性强、耐久性长的柔性材质也大大提升了跑步的舒适性,为上岛市民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态体验。
广阳岛上不仅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更有人文之美。抗战时期建起的广阳营在保护修缮抗战遗址建筑群的基础上,由昔日的抗战遗址营房变成了集娱乐、休闲、会议、活动于一体的“生态文化营”。游客在此,不仅可以重温那段抗战历史,还可以观赏到广阳岛独特的江、山、峡、岛、湾、滩自然生态风景。
经过自然恢复、生态修复后的广阳岛呈现出了不同层次的“生态美学”,这是一幅乡村田园胜景,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未来,一个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绿草如茵、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的广阳岛,将有多种最美的“打开方式”。
新华网发(耿骏宇 罗晓韵 孙宇 任飞 郭旭 摄) 韩梦霖 杨灵钦 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