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新华网客户端:生物多样性保护|历险“巡杉” 守护“植物大熊猫”

日期:2021-10-15

在位于重庆南川的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袤无垠的原始秘境中,生长着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银杉。全面摸排野生银杉情况、对野生银杉进行人工救护、人工繁育……在这里,工程师周洪艳和同事们历险“巡杉”,全力守护“植物大熊猫”。

初见周洪艳时,她正带着同事们一起巡山。中等身材,模样精干,手臂上有浅浅的伤痕。

周洪艳是南川城里长大的孩子,1989年火电厂人员分流,只有21岁的她被安排到金佛山当巡护员。探明和统计金佛山银杉的分布情况和数量,是周洪艳工作的重要内容。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至今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繁育困难、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目前,全国已探明的树高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不到2000株。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银杉分布的最北界,这里有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572株,它们分为21个群落,分布在金佛山的21个山头上。

金佛山是典型的喀斯特桌山地貌,山上广袤平坦,四面却是几乎直立的陡峭悬崖,野生银杉往往就生长在这海拔1000米以上的陡峭山脊和悬崖边上。

在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里,寻找野生银杉,不仅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更要面临大自然的考验。“寻杉”途中,跋山涉水对于周洪艳和同事们而言是家常便饭。行至山腰,路遇陡壁,无路可走,只能徒手攀爬,也是常有的事。

周洪艳说,这些年,她每个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野外。胶鞋一年至少要穿坏两双,背包里随时放着创可贴、卷尺、围尺、雄黄等必需品,累了席地而坐,饿了就地吃干粮。她说,经得饿、经得走、经得久,是她跟同事们练就的“巡杉”基本功。

银杉叶子背后有两条银色的气孔带,风一吹过,叶子背面露出来,银闪闪的,“银杉”也由此得名。因为长期跟银杉打交道,周洪艳练就了一身“绝活”,站在山下的公路上,都能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一眼辨别出银杉的身影。

野外巡护中,周洪艳和同事们不仅要摸清银杉数量,还要查看银杉的病虫害情况以及是否遭受人为破坏等。如果遇到银杉“生病”,周洪艳和同事们要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救护。

通过常年的野外检测,周洪艳发现银杉的自然繁育非常困难。因为银杉生长在陡峭山脊和悬崖边上,那些被风吹落在枯叶上的银杉种子,离开了土壤是难以成活的,只有山脊上散落的银杉种子可以着土生根。因此,银杉的人工繁育对于保护银杉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要成功繁育银杉也面临诸多困难。周洪艳说,银杉籽的采集就是个大难题。银杉籽每年9月底成熟,成熟后大多只在山上挂一个月左右。若不在这期间采摘,种子便会掉进万丈深渊,或者根本无法进入的荆棘丛林,无处可寻。另外,结籽也分“大小年”。即使遇到“大”年,树上果实累累,也要面临松鼠等野生动物的抢食。

即使搜集到种子,也可能面临不能成功育出幼苗的困境。周洪艳介绍,有些种子成熟度不够,育出的幼苗体弱多病,长势不佳;有些种子不够饱满,甚至无法育出幼苗。

即使育出健康的幼苗,但由于银杉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高,在其生长过程中也需要细心呵护。周洪艳说,他们最早人工繁育的那批银杉,现在接近30年了,长势最好的树高也就5米左右、胸径约5厘米。

即使困难重重,周洪艳和同事们也没有放弃。来自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银杉人工繁育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育苗3000余株,野外回归1700多株。

53岁的周洪艳距离退休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她说,在这里守了32年了,在她眼中,银杉不只是银杉,更如同她的孩子一样。她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加入银杉的保护,希望银杉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