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游新闻曾报道过重庆有一株树龄超过330年的紫薇,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这株紫薇领取了新的“身份证”。
近日,重庆第五次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收官,为每一株古树量身定制了全新的身份名牌。
1月5日,在江北区石马河石门盆景园旧址内,上游新闻记者现场见证了330岁的古树紫薇喜提新版“身份证”。
喜庆的红底上印着“古树(一级)”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下方依次写有古树的编号、科属、中名、学名、树龄、管护单位以及认证时间等。
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编号是一个16位的号码,每株古树名木的数字都不一样,类似于人的“身份证”号码,而管护单位就是古树的“监护人”。
此外,“身份证”上还印有二维码,市民只需扫一扫,就能查阅古树信息,对古树进行较深入的了解,包括物种名片、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功用价值等都一目了然。
“别看这株树330岁了,从生长状态来说,还是个‘壮小伙’。”
现场,紫薇树的“监护人”、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这株紫薇就扎根江北,并成为江北盆景园的“镇园之宝”。 1991年,重庆首次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工作,这株紫薇被确定为重庆首批一级挂牌保护古树名木,编号“0003”。当时,它的树龄已超过300年。在这株紫薇扎根江北的50多年时间里,江北区园林绿化管理所一直安排有专人照料。
领取新“身份证”的不仅是这株紫薇。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江北区选定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作为普查专业工作队伍,对古树名木开展普查工作。查清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健康状况、权属、责任单位及传说记载等情况,并拍摄古树名木照片,采集GPS定位数据,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料档。
经全面普查,江北区共有古树名木40株,其中一级2株,二级38株,共计7个科,8个属,10个种。其中,黄葛树17株、榕树11株、银杏3株、罗汉松3株、九重葛1株、木犀1株、印度榕2株、皂荚1株和紫薇1株。
接下来,江北区城市管理局将按照《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挂牌,广泛宣传我市城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成果,引导广大市民爱护、保护城市弥足珍贵的自然瑰宝和历史遗产,提升公众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参与度。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