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个全国生态日·重庆治山 | 科学修复 魅力缙云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中心城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内共有植物2407种,动物1071种,被誉为“植物物种基因库”。
科学修复显成效 生态景观连成片
乱搭乱建、蚕食林地、农家乐无序发展等问题,曾一度影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重庆北碚打响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路径。
“应拆尽拆”,是“铁腕治山”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北碚区累计投入28.95亿元,拆除建构筑物62万平方米,269宗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未来我们将实施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全力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北碚区林业局局长石鑫说,在去年遭遇山火和干旱后,当地已完成枯死松木采伐清理3100亩,更新造林及退化林修复共400亩。
缙云山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也兼顾着“颜值”的提升。北碚区实施黛湖、腾龙垭等生态修复项目28项,完善观景平台、登山步道、智能导览等设施,建成生态环道、璧北河彩色步道,推动沿线景观“串珠成链、连点成片”。
生态搬迁新生活 增强群众获得感
搬进生态房,过上好日子,曾是缙云山保护区百姓难以想象的新生活。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村民李渝说:“以前的房子一遇到下雨天气就非常潮湿,现在的房子环境、卫生都好得多,每一层楼还有独立卫生间,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肯定很方便。”
如何实现“零乱散居”到“集中安置”的转变?北碚区在保护区外规划建设生态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北泉村、柏林村生态搬迁住房1.3万平方米,安置搬迁群众72户、200余人。同时,整合资金完善水、电、路、气、讯等配套设施,一体推进安置房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有效解决了原住地夏天缺水、冬天潮冷、出行不便的难题,成功打造生态宜居新民居。
“一心四片”新路径 融合产业谋发展
山上做减法,为生态减负;山下做加法,为发展赋能。北碚区围绕缙云山“一心四片”谋划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
“一心”,即打造中共中央西南局红色研学教育中心,以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陈列馆为基础,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相关历史为主线,培育革命教育、红色研学等产业,构建“传承革命红、发展生态绿”的高质量绿色发展转化模式。“四片”,即建设东南西北4个山门,统筹四个片区的功能配套、产业布局,聚焦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打造文、旅、康、体产业集群,跳出“山界”之外谋发展,推动综合整治成效由山内向山外释放、由山上到山下拓展,进而辐射北碚全域。
如今,黛湖、腾龙垭、雨鸣涧等自然景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缙云山生态环道、柏林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雏形已现;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迎客;新北温泉公园、小山丘民宿等项目建成投用;温泉寺等区域景观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山水文化特色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胜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