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重庆日报:野性的呼唤!白冠长尾雉在回归

日期: 2024-05-14
字体:

  “珍稀”名片>>>


  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属于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中国特有珍稀物种,也是我国4种长尾雉中体型最大、尾羽最长的一种。白冠长尾雉主要栖息在海拔400—1500米的山地森林中,曾广泛分布于重庆的四面山、金佛山、五里坡、仙女山、阴条岭、雪宝山、大巴山等区域。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


  


  “笼子里是不是进黄鼠狼了?”


  “不会吧!要是进了黄鼠狼,应该所有白冠长尾雉都会遭殃。”


  “那1号雌雉的头上为啥都是血?”


  ……


  这段带着紧张和不安的对话,发生在3月底的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里坪白冠长尾雉自然繁育笼舍。对话双方是白冠长尾雉饲养员范美勇、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王雷。


  如今,1号雌雉的头骨上依旧没有头皮,却恢复得不错,还产下了近10枚卵。


  到底是谁伤害了1号雌雉?1号雌雉又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10对白冠长尾雉


  入住雪宝山新家


  要深入了解这桩“血案”,故事还要先回到20多年前。


  “小时候看川剧,我对刀马旦头上威风凛凛的翎子特别感兴趣。上学后,我才晓得那翎子是由白冠长尾雉最长的两支尾羽制作而成的,便对白冠长尾雉特别关注。”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特色动物保护和利用专业的匡高翔,2000年开始负责重庆动物园鸟类的研究、养护工作。


  他告诉记者,1998年,重庆陆生脊椎动物调查结果显示,白冠长尾雉当时仅在城口大巴山区域有不足20只的小种群分布。2000年后,多方调查数据表明,该物种在重庆原有的分布区域再无野生个体被发现,“基本可以确认,白冠长尾雉在重庆野外已经消失。”


  那时,匡高翔就有了一个想法:希望动物园能引进白冠长尾雉,实现人工繁育,再野化放归自然。


  但直到13年后的2013年12月,匡高翔的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重庆动物园从上海引进了2雄3雌5只白冠长尾雉,开启了人工繁育的尝试。


  不过,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5只白冠长尾雉对重庆的气候不太适应,接下来3年,幼鸟成活率都不高。


  “虽然一开始不太成功,却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育雏经验。比如,我们知道了白冠长尾雉虽然一年只产一窝卵,每窝6至8枚,但有补卵的习惯。”匡高翔解释,补卵就是卵产少了它会再产进行补充,而一只雌雉一年最多能产卵30枚。


  从2017年开始,匡高翔将白冠长尾雉的雌雄配对增加至3组,每组有3只雌雉,这9只雌雉一年最多能产卵270枚。


  2020年,重庆动物园成功繁育并成活白冠长尾雉50余只;2021年,又有100多只白冠长尾雉成功繁育。


  至此,匡高翔“将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自然”的梦想,有了实现的条件。


  随即,重庆动物园与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携手,在十里坪建起了白冠长尾雉自然繁育笼舍。2023年11月30日,10对白冠长尾雉顺利入住它们在雪宝山的新家。


  野性回归


  引发“密室凶案”


  十里坪区域冬季有较长的降雪期,气温远低于重庆动物园。因此,这些自然繁育笼舍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每个舍间都设计了可遮风挡雨且通风良好的内舍。


  在这些量身定制的“房间”里,10对白冠长尾雉安全度过了到十里坪后的第一个严冬。


  可今年3月底的一天,范美勇发现1号雌雉头上鲜血淋漓,一大块头皮被撕开。


  手足无措的范美勇立即叫来王雷,并找来碘伏为1号雌雉消毒,“刚涂上碘伏,1号雌雉的脑袋就耷拉下去了,还翻了白眼,把我们吓坏了。”


  庆幸的是,不一会儿,1号雌雉就苏醒了过来,并开始少量进食。


  “难道是笼舍进黄鼠狼了?”范美勇纳闷了,为防止小型动物进笼伤害白冠长尾雉,笼舍的防护网都是特制的,经检查也未发现有破损。


  这桩“密室凶案”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两人打开监控录像,一帧一帧地回放,终于发现了“凶手”——竟然是同一笼舍的1号雄雉!


  它为何要“行凶”?


  两人百思不得其解,赶紧打电话给匡高翔求助。


  “山上的白冠长尾雉应该已进入发情期。发情期的雄雉较凶悍,加上山上仿自然的生存环境激发了它的野性,它就会伤害不服从自己的雌雉。”匡高翔建议,在这10对白冠长尾雉笼舍之间设置遮挡物,使它们互相看不见,“看不见其他的雄雉和雌雉,自然就不会胡思乱想,只能选择和自己同一笼舍的异性了。”


  工作人员赶紧照此执行,果然有效。


  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1号雌雉恢复良好并与1号雄雉配合密切,已产卵近10枚。


  类似情形也发生在5号雄雉与雌雉之间,受伤后的5号雌雉如今也已产卵7枚。


  10对“夫妻”


  产下73枚受精卵


  在十里坪生活近半年,10对白冠长尾雉中,有1号和5号这样“相爱相杀”的,也有从上山开始就“你侬我侬”的。


  “从没见过7号雄雉和雌雉之间有什么纷争,都是雄雉走到哪,雌雉就跟到哪。”范美勇说,7号雌雉也是10只雌雉中产卵最早、最多的,“3月30日产第一枚卵,之后基本上两天产一枚,到现在已产了18枚。而且它产卵地点也是固定的,18枚雉卵均产在人工设置的木屋雉巢中。”


  相比之下,10号雌雉的产卵地点就有些随性。


  “笼舍里的木屋雉巢、草堆、土坑,到处都能发现它的卵。”遇到这种情况,范美勇就小心翼翼把每一枚卵捡拾归纳到同一个地方,“我们发现它在草堆里产卵相对多一点,就把卵都归纳到这里,方便它之后抱卵孵化。”


  不仅产卵地点随性,10号雌雉还经常“不小心”踩破或啄破自己的卵。


  “估计是没什么经验。10号才1岁,是10对白冠长尾雉里年纪最小的。”范美勇和王雷对它也很无奈,“估计年纪大一些,就会好点。”


  如今,10对白冠长尾雉中,仅有3号还未产卵。不过,3号雄雉却是10对白冠长尾雉中最漂亮的,其尾羽已超过1米。有如此美丽健壮的“伴侣”,3号雌雉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它身后。


  “从产卵时间、数量和地点选择来看,半年左右的十里坪生活,已让它们的生长习性出现了分化,野性正在回归。”匡高翔告诉记者,接下来就要看十里坪的白冠长尾雉能否主动抱卵孵化,“这是实现白冠长尾雉野化回归、自然繁殖及种群扩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


  “雉卵比一般的鸡蛋略小,外壳呈灰白色。”王雷介绍,工作人员会记录每一对白冠长尾雉的产卵数量、地点等,并测量每一个雉卵的直径等数据。


  “目前来看,10对白冠长尾雉产下的73枚雉卵都是受精卵,除个别被雌雉踩破或啄破的外,其余的在正常情况下都能进行孵化。”王雷说。


  如果十里坪的白冠长尾雉不愿自行抱卵孵化,又该怎么办?


  “我们在十里坪喂养了四只母鸡,极端情况下就由母鸡来孵化雉卵。”王雷说,7号雌雉已出现了抱卵迹象,不久的将来,雪宝山或许会出现第一只自然孵化的白冠长尾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