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印发《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行动方案》。今(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行动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发布人:
曹春华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 嘉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睿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汪树祥 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卢满生 人行重庆市分行绿色金融专家
重庆为何施行该《行动方案》
曹春华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23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06%,集体林地占全市林地面积的9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储备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原住居民生态搬迁试点、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重庆作为全国三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之一,要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去年9月以来,为加快我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步伐,市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各区县快速行动,经过广泛研究会商、征求意见,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按程序出台了《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分别有哪些?
《行动方案》围绕“加快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提出:
2024年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
2025年先行区建设初见成效
2027年先行区基本建成的分段式目标
具体明确了六大先行任务——
①在健全集体林权保护制度上先行
实行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保持集体林地承包关系稳定,林地经营权可依法流转和再流转。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②在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上先行
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建立全市统一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扶持示范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企业+”“林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多式联营,完善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森林集约化、科学化、品牌化经营效益。
③在健全集体林经营管理制度上先行
推行全周期森林经营,提升集体林经营水平。科学划定天然林和公益林范围,允许举证复核认定,探索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实行采伐分类管理,落实采伐“减证便民”措施,对林农小额采伐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④在完善森林多功能发挥机制上先行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支持产业发展。以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业产业总值为主要依据确定林业大县,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木本粮油、木材等初级林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木竹加工、木材贸易、林果加工产业,适度发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富民产业,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⑤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先行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率先构建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制定全市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操作细则。率先推进森林生态多元化补偿,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机制,探索实施林业生态票、林业地票、林业碳票制度。推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建设林业碳普惠平台。
⑥在完善投融资机制上先行
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和林业发展投入。扩大绿色金融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林业支行”或“林业金融事业部”等专营机构。建立林权收储担保机制,畅通林权收储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林业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建立林业项目库,统筹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
问答精选
中新社记者:请问《行动方案》围绕重庆发展实际,提出了哪些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
曹春华介绍,重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实际,拟从6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①推动全域集体林地数据矢量化、数据库及数智林权应用场景建设
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底图,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移交,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管理。严格执行林地地类认定标准,用2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地数据矢量化建设。充分利用数字重庆建设优势,开展集体林权数智化应用场景建设。
②统一建立市、区县、乡镇三级林权交易服务
推动不动产登记、林权交易、林业数字化场景、地理信息与地理遥感数据等有效对接联通、实时互通共享。建立全市统一林权流转交易平台,完善林权交易服务体系。
③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制度
重庆市对地方公益林调入、调出将不作总体平衡要求。对人工商品林和人工公益林采取分类采伐管理。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高效经营示范林地基地。开展林墓复合利用试点。
④助力碳中和着力推动木竹建材、木竹建(构)筑研发和应用
重庆大力支持木竹材料研发,积极推广应用木竹结构建筑、木竹建材及木竹产品。加快“以竹代塑”“以竹代钢”发展。大力发展木竹加工、木材贸易、林果加工产业。
⑤探索实施林业生态票、林业地票和林业碳票制度
重庆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机制,推动区县政府履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职责。率先探索实施林业生态票制度,对林业生态价值进行量化交易。试行林业地票制度,探索引导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建设用地按规定复垦为合格的林业用地。探索实施林业碳票制度。
⑥绿色金融支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
建立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开展金融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大金融对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林业绿色技术创新等支持力度。实施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政策和林权收储担保政策。创新开发林业信贷和保险等金融产品。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按照国家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求,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承担。请问不动产登记领域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便民利民、盘活林业资源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张睿介绍,为切实满足老百姓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美好期待,适应林业发展改革需要,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坚持不变不换、物权法定、便民利民原则,全面履行登记职责,规范林权登记业务受理。
①确保林权登记平稳过渡、衔接有序
从操作流程上规范标准,并在不动产登记系统中开发启用林权登记模块,支撑办理林权登记。部署全市各区县不动产登记机构将林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维持原林业部门颁发的林权证书继续有效、不变不换。
②保护林地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权益
流转期限5年以上的林地经营权可以向属地区县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登记发证,可以作为林权抵押贷款、申报林业项目、申请林木采伐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凭证,极大有利于拓宽经营主体投融资渠道,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
③解决了林农融资难题,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当事人以农民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林木进行抵押贷款的,可以向属地区县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抵押登记。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请问在接下来《行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将如何发挥财政在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中的支持作用?
唐嘉介绍,本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财政将从三个方面来发挥改革的支撑作用。
政策支持方面,将通过完善税收政策、补贴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形成支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财政政策体系。主要体现在落实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等林业服务以及林业经营者销售自产初级林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收。各级财政统筹资金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生态保护修复和发展林下经济的林业产业项目,按政策给予贴息支持。实施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本金损失,按规定给予风险补偿。
体制创新方面,守好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以保障重要生态区公益林长期稳定为目标,配合探索实行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市级财政将通过奖补方式对区县予以支持。鼓励国有林场联合经营,支持国有林场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合建立“以绩定酬”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监管评价方面,财政将加强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中的问题,提高财政资金支持的效果和使用效益。
西部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林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请问这次《行动方案》如何推动林业金融创新,更好地满足林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
卢满生介绍,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60.8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累计发放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贷款1.8亿元,每年涉及碳汇超190万吨。此次《行动方案》重点从四个方面持续加大金融支持。
首先,将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把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与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先行区紧密结合,相互赋能,将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林权交易服务、林下经济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探索建立健全与集体林权改革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推广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开展金融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金融助力林业碳汇发展。
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林业金融服务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扩大贷款服务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加大对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林业绿色技术创新等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融资支持。
第三,将完善林权的确权、抵押登记、评估、交易流转和政府回购等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力度,提高林权抵押率。
最后,将与市林业局建立林业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常态化梳理具有融资需求的林业项目(企业)清单,依托“长江绿融通”等平台,推送金融机构实现集中融资对接和监测评估,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对其中符合条件的贷款,充分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予以优先支持。
华龙网记者:林木采伐制度是回答“树要怎么砍”的关键,也是林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更是直接影响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我市作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上面有何突破?
汪树祥介绍,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概括来讲一句话,就是“全面放活人工商品林的采伐,放宽人工公益林的采伐”。
①实行采伐分类管理
对人工商品林和人工公益林按其类型和定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进行;落实采伐“减证便民”措施,对林农小额采伐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支持治理高压输电通道树线矛盾隐患的林木采伐。
②在放活、放宽的同时,加强对采伐的许可和监管
依法采伐消耗的森林蓄积量,计入区县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中的森林蓄积量统计范围。将采伐限额指标分配、采伐许可申请和审批及采伐监管情况纳入区县政府公开事项目录清单。在非林地上采伐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