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助力“小花椒”长成大产业 重庆林业人的一场“接力跑”
施肥、剪枝、疏芽……8月,阳光洒进连绵如带的椒林,来自江津区“九叶青”花椒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在一片花椒林里穿梭忙碌着。
江津种植花椒有着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种植规模小、分布散、品种混乱、植株偏高、挂果不稳定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花椒产业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江津荒山荒坡和疏林地面积达18102公顷。如何才能把荒山变绿山、绿山变金山?江津“九叶青”花椒科研团队里的一代代林业人接续奋斗,在选育、矮化、推广、育苗等方面不断探索攻关,把一粒“小花椒”做成了全区的“致富果”。
这是一支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团队。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花椒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时任江津县林业局产业股股长的周贤禹定决心带着队员们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为全区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贤禹带队立即开展全区摸底调查,最终在江津先锋镇花果村找到了长势最旺、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5株竹叶花椒母树,反复开展株选、穗选和提纯复壮。为了尽早攻克技术难关,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常常一住就是一个月。
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1992年,团队成功培育出品质优良的“九叶青”花椒,市场售价是其他青花椒2-3倍,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并先后被审定为“重庆市林木良种”“国家林木良种”。江津区获评“中国花椒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5年,团队从九叶青花椒实生苗中选择变异单株,经过矮化单系复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适应性试验成功培育出早熟九叶青花椒,并于2016年通过重庆市林木良种认定,2020年通过重庆市林木良种审定。
在推广花椒种植的过程中,团队里的科研人员阮林通过调研发现,第一年挂了果的花枝,到第二年常常就不挂果了,收成不稳定。阮林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靠适当修剪新生花枝、保证结果花枝的养分来解决。但花枝修剪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当时却没人知道。
“那就一厘米一厘米地‘试’。”阮林说。为此,他找到先锋镇林业站站长肖国林,一起开辟实验基地,反复开展比对试验。经过4年的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最佳修剪长度,让“九叶青”花椒实现了“一年定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目标,缩短了花椒投产期,原本高达三米的本地花椒树降到两米左右,极大地减少了人工采收成本,产量也提高了40%。2004年,“九叶青”花椒丰产栽培技术通过重庆市林业局鉴定;2005年,获重庆市林业科技贡献特等奖;2013年,“九叶青花椒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截至目前,江津青花椒种植规模达53万亩,发展花椒加工企业30余家,产值达32.5亿元,带动62万花椒种植农户增收。云贵川等省市也纷纷引进种植“九叶青”花椒,为农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产业的发展,江津青花椒逐渐打开海外市场,全区建成优质(出口)花椒原料生产基地43个。2022年,江津区获批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花椒)标准化生产基地”,花椒产品连续多年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