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上游新闻:好物件|黔江:废弃桑枝逆袭变“金枝” 串起绿色循环产业链

日期: 2024-09-27
字体:

桑叶来养蚕,桑枝可育菌,菌包能还田……一条绿色生态循环模式,在黔江区呈现出勃勃生机。近年来,黔江区引进农业公司,联合西南大学对食用菌培养基进行技术创新,让废弃桑枝逆袭成“金枝”,打造全桑枝食(药)用菌产业,构建循环利用绿色产业链。


废弃桑枝孕育“致富菇”


黔江区有桑园9.5万亩,每年冬季管理会产生8万多吨桑枝。据了解,由于桑树的生长特性,桑农每年冬至后要对桑枝进行修剪,由于量大又难以自然降解,修剪下的大量桑枝堆积在院落或地里,既影响人居环境,又存在较大火灾隐患。


这几年,黔江区通过研究,探索把过去的木材、玉米芯、秸秆等菌包原材料,改为冬季桑园修剪下来的桑枝,粉碎成桑枝屑后进行发酵,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材料,解决蚕桑产业中桑枝废弃的问题。


“过去只有养蚕卖茧一份收入,没想到现在废桑枝变废为宝,也能增加一份收入。”蚕桑大户王军说,他家有240余亩桑园,以前处理桑枝还得自己花钱,而去年开始卖桑枝就有了大约3万元的收入。


“利用桑枝生产绿色有机高品质食用菌,不但可以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木腐食用菌生产找到优良的原料替代品,还能保护环境、防止森林损毁。”重庆市三乘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曾凡平说,蚕用桑树的桑枝绿色环保,木纤维化程度适中,富含纤维素、粗蛋白等多种营养物质,也是传统中药。桑枝中的桑皮素、桑酮、桑色素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消炎、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是栽培食用菌和药用菌的良好基质材料,用桑枝栽培的食用菌口感更为香脆。


曾凡平表示,该公司迄今已使用废弃桑枝400余吨,制作菌包生产出鹿茸菇40万棒,桑黄10万棒,羊肚菌菌种(营养包)1000亩,实现产值650万元。


将废弃桑枝变废为宝,孕育出“致富菇”,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桑枝的综合利用率,增加蚕业的附加值,延长蚕桑产业链,同时又为食用菌种植提供源源不断的菌料,可有效实现蚕菌双赢,让全桑枝食(药)用菌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及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产业。


构建绿色循环产业链


据了解,位于黔江区石会镇的重庆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丰富的蚕桑资源,一直以桑蚕产业生态链延伸,重点以全桑枝食用菌菌种研究生产、食用菌种植示范、菌渣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农业企业为生产理念和建设目标。


该公司长期与西南大学刘芸教授团队合作,进行全桑枝生产绿色食用菌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开发出具有黔江辨识度的全桑枝黑木耳、猴头菇、鹿茸菇、赤松茸、香菇、羊肚菌及桑黄等产品。


按照“蚕—桑—菌—肥”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该公司基地里的废菌包可以被加工成有机肥施于桑园,实现农业循环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黔江抓住政策机遇,着力提高蚕业新质生产力,特别是由区蚕业管理总站与西南大学合作编制的重庆市地方标准《全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于今年6月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助力黔江区全桑枝食(药)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高质化发展,力争年生产全桑枝菌棒1000万棒以上,实现农业产值10000万元,初加工产值3000万元,深加工产值5000万元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