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携手阔步新征程 | 改革因“绿”而生 美丽重庆向“绿”而行
国庆长假第六天,《重庆第1眼》继续推出特别策划《携手阔步新征程》。在重庆,四山纵贯南北、两江交汇东流。大江大河,塑造了重庆“山城”与“江城”的独特风貌。特殊区位,让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聚力打造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标志性成果,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再次释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重庆,如何始终绷紧“绿色”这根弦,如何扛起上游责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绘就美丽重庆新画卷?
重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支撑保障美丽重庆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要素。今年6月,重庆市级总河长签发第6号河长令,一场以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为目标的专项行动在全市展开。
近年来,重庆的河湖面貌发生着全局性变化,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污水溢流问题,直接影响着美丽重庆建设成色。此次专项行动将治理重点向小微水体延伸、向农村地区拓展,建立黑臭水体台账清单,采取清淤疏浚、水体置换、控源截污等方式恢复水体健康生态系统,努力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山水之城、美丽重庆”的重要标识、成为群众“打卡驻足、流连忘返”的幸福承载。
到2027年,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这是重庆向水治理领域发起的新的集结冲锋,也是重庆探索超大城市河湖治理现代化的率先实践,以河长制为抓手,美丽重庆“江河新篇”徐徐展开。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消息,今年1-8月,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6%、高于考核目标,截至9月15日,完成治理农村黑臭水体929个,消除黑臭面积约220万平方米,说了治水,再来看山,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何留住青山?今年9月1日,《重庆市林长制办法》施行,提出到2025年,重庆造林超过285万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00万亩。青山“增绿”,不仅要“量变”、还要“质变”。
在璧山区丁家街道林长办公室,墙上的信息板清晰展示着森林管辖范围和林长制组织结构,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一目了然。
在北碚区东阳街道,当地全力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班子成员包片、村书记和社长包点的四级责任体系,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以林长制为重要抓手,重庆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织密绿色网络。此次正式施行的《重庆市林长制办法》,首次在政府规章中明确设立中心城区“四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市级林长,国有林场纳入区县(自治县)林长制管理;首次在政府规章中将林长办公室确定为本级总林长、林长的办事机构,并规定了林长办公室的职责。《办法》还结合重庆实际,创新规定了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智慧林长建设、林长令发布、林长制专家库等内容,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绷紧绿色发展这根弦,要采取有力行动,找准痛点、难点、堵点,持续健全“九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绷紧这根弦,还要迭代工作体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此,重庆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让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翼齐飞、产生更多实绩实效。前段时间,重庆发布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包括: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巫山脆李、荣昌猪、中梁山矿山公园、梁平矿山竹乡、云阳环湖绿道、雪宝山崖柏、碳汇通、林业金融等。这些案例,并不第一次被提起,但却是第一次被当做“生态产品化”,来衡量价值。
重庆这十个典型案例,涉及环保的多个层面,“土特产”的“含绿量”,变现为“含金量”;生态修复,挖掘出绿色产业。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发展出树种“种质”培育。“碳惠通”,转化节能减排的成果;林业碳汇金融,引来环保资金的“活水”。这些典型案例也是“问路石”,探寻山水之间蕴含的“美丽经济”。
奉节县是全国著名的柑橘产区,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8年前,它还是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退出煤炭开采,变开山为种树,“一棵树致富30万人”,“奉节脐橙”已成为绿水青山间的金产业。
作为试点碳市场之一,重庆还不断打破制度之墙,“碳普惠”走向日常,许多减排工具,也在收获第一批果实。截至今年6月,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贷款,已落地5笔,合计2.1亿元。“碳惠通”平台,将企业的各种减排行为,转化为碳资产、进行交易,交易金额已超过1.2亿元。
如何让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重庆社科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孙贵艳看来,未来围绕深入推进美丽重庆建设的部署要求,还需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打好以治水治气为牵引的“九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改善行动,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治理提质建设全域“无废城市”;二是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流程的应用场景,健全全链条闭环式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三是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前列;四是持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常态化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持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再来看看这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到2025年,推进造林绿化285万亩以上,2026年,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关键节点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到2027年,将实现城乡黑臭水体全域消除、实现全域“无废城市”等目标。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目标,需要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相信抓住改革契机,逐绿而行、向绿而兴,就一定能守住上游屏障,让新重庆发展“含绿量”更足、人们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