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绿色中国:重庆首个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应用在梁平落地

日期: 2025-04-21
字体:

重庆市梁平区近日落地全市首个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应用,以718.52亿元的全域林业生态产品价值为量化依据,成功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实质性转化。这一突破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生态资源开发的“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更以金融创新激活绿色资本,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梁平的探索印证了“两山”理念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从昔日的矿山污染到如今的竹海旅游胜地,猎神村通过生态修复实现村集体收入增长7倍、村民人均收入翻番;从湿地GEP核算的177.4亿元,到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500万元,梁平以“科学核算+金融赋能+产业融合”的模式,让生态资源从“沉睡资产”变为“流动资本”。


这一案例的示范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核算突破,更是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通过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真正打通了“保护—增值—变现”的闭环。未来,随着更多类似实践的推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将愈发清晰。


近日,梁平双桂集团利用“林地经营权+生态产品价值”作为抵押品,成功向重庆银行梁平支行贷款4500万元。这一案例标志着全市首个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应用在梁平落地,率先将生态资产转化为可抵押的“绿色信用证”,打破了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局面。


“2024年底通过流转,我们取得了竹山镇大塘村、猎神村1053亩集体林地的经营权,并向银行提供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结果,成功获得授信贷款45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产业。”双桂集团董事、财务总监涂小军告诉记者,这样不仅让“林权”变现,还能带动农民增收。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作为全市集体林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区,近年来,梁平以湿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试点,逐步深化国有林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并延伸至全域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不断完善核算方法、路径、评价指标体系,让每片森林的生态价值都变成可计算的“数字资产”。


“我们主要是从物质供给、生物多样性等供给服务价值,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等调节服务价值,旅游康养等文化服务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核算,目前,已成功核算出全区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为718.52亿元。”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景娇介绍。


此外,我区成功核算出国有林场10万亩林地生态产品价值17.14亿元并纳入企业资产表,梁平东山林场和竹海林场依据此成果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管理策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梁平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充分利用好核算出来的结果,建立多方共认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和转换方式。同时,鼓励支持各种经营主体,通过流转林地申请抵押贷款,开展经营项目,让生态资本真正成为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银行’,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邱景娇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