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国网:生态与经济双赢 重庆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日期: 2025-06-19
字体: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的主题为“恢复土地,释放机遇”。从重庆市林业局获悉,作为全国8个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近年来,重庆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石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岩溶地区的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据悉,重庆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7%,全市有36个区县(含万盛经开区)不同程度存在石漠化土地。根据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截至2016年底,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积77.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4%,占全市岩溶土地面积的23.7%。


而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石漠化土地面积47.90万公顷,比第三次石漠化调查结果减少约29.39万公顷,减幅38.03%,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均显著下降。目前,重庆10个石漠化重点治理区县的平均森林覆盖率达到6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重庆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国家下达的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涉林任务5.1万公顷,投入资金5.095亿元。“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石漠化治理10.27万公顷,并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等方式,不断提升植被覆盖率。2024年7月,重庆市正式启动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5.07亿元,重点在涪陵区、南川区、丰都县开展建设任务,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


为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重庆强化资金保障,投入中央、市级财政资金10亿元以上用于石漠化治理,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夯实种苗基础,开发利用“重庆市林木种苗供需和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平台,推广电子标签制度和乡土树种;强化科技支撑,实施科技兴林科学研究类项目和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开展林草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推广林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石漠化治理效率。


在突出重点治理方面,坚持扩面增绿与提质增效并重,先后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等重点项目和三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大力恢复岩溶土地林草植被;结合全市石漠化分布状况、年度林草生产重点计划任务情况,向石漠化面积大的区县分解下达石漠化治理任务。同时,严格项目管理,通过出台《重庆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绩效评价办法》、推行“一长三员”基层管护体系等措施,提高石漠化治理质量和成效。


石漠化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综合效益。农户对林木资源的依赖大幅减少,161.3万农户使用家庭沼气池,88.3%的农户使用电饭煲等生活电器,高山地区家庭电烤火炉使用率达85.7%;生态移民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岩溶地区生态移民达17.9万人,试点区县平均城镇化率提升至46.25%,有效降低了土地承载压力。


此外,在治理过程中,各区县还立足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出林药、林果、林油等造林模式,着力培育林业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特色乡镇,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


其中,酉阳大力发展九叶青花椒、杉木用材林20万亩,打造叠石花谷石漠化科普基地;奉节县积极培育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南川区利用石漠化治理成果新建九鼎山公园、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黔江结合石漠化治理,发展桑蚕产业9.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未来,重庆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推进石漠化区域“扩绿、兴绿、护绿”协同治理,建设美丽重庆,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