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科技赋能产业振兴 重庆核桃团队深耕山区谱写富民新篇
五月的城口县高观镇,连片核桃林硕果盈枝。近日,在渭溪村标准化示范基地,市林业科技推广团队负责人李秀珍正带领农户进行夏季管护。"今年青果亩产预计突破1500公斤!"她轻抚着挂满果实的枝条,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背后,凝聚着一支核桃科技团队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
良种攻关破解产业瓶颈
2013年,面对重庆核桃产业品种老化、效益低下的困境,市林业局组建专项团队启动"良种筑基计划"。团队采用"引种+选育"双轨模式,在城口、巫溪等地建立200亩引种比较园,从全国引进24个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筛选。
"我们像照顾婴儿一样记录每棵树的生长数据。"团队成员唐佳佳回忆道。经过五年系统观测,2018年"渝城1号"通过省级审定,其耐湿热、丰产性强的特性完美适配重庆气候,嫁接后第二年即实现亩产翻番。与此同时,团队历时8年完成全市核桃种质资源普查,建成首个市级种质资源库,2024年成功选育出首个本土良种"渝露核桃"。
科技集成创造亩产奇迹
在双竹村示范基地,科技赋能的"乘法效应"正在显现。通过集成土壤改良、水肥调控等12项关键技术,该基地实现青果亩产从2019年的537公斤跃升至2022年的1500公斤,创下西南地区高产纪录。更令人振奋的是,彭水乔梓乡280亩"八年不挂果"的低效林,经团队技术改造后,如今亩产干果达150公斤以上。
"以前凭经验种树,现在跟专家学技术。"村民何光顺的感慨道出变化根源。团队创新"示范园+田间课堂"推广模式,累计开展培训500余场,建立2.5万亩核心示范区,带动渝川黔滇40万亩核桃园提质增效。
扎根深山践行科技为民
翻开李秀珍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次下乡指导的足迹。从嫁接手法到病虫害防治,她总能用"苞谷地语言"把技术讲透,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核桃妈妈"。团队建立的24小时在线答疑平台,已解决技术难题3700余个。
"李专家教的方法真管用!"巫溪白鹿镇农户陈大勇指着痊愈的果树说。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坚守,让团队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如今,他们的技术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市85%的核桃主产区,带动40万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核桃团队的成功实践为经济林产业振兴提供了样板。下一步,该模式将推广至油茶、花椒等特色产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