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江津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激活林业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江津区顺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趋势,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多方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盘活集体林地资源,在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出集体林地 “三权分置” 的生动样板。
作为重庆林业大区,江津区林地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 264.06 万亩,森林面积 256 万亩,其中集体林地 233.8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3%。然而,此前在集体林地盘活利用中,面临着林地所有权彰显不足、承包权效能发挥不充分、经营权盘活乏力等困境。为破解这些难题,江津区多措并举,探索出一条林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创新经营模式上,江津区率先在猫山片区推行 “流转 + 托管” 森林经营新模式,构建 “三统一分” 机制。统一规划布局,依据地形、土壤等数据将林茶基地划分为 “核心生产区”“生态修复区”“观光体验区”,避免碎片化经营;统一技术标准,制定涵盖 22 项关键指标的《猫山云雾茶标准化生产手册》,保障产品质量;统一市场销售,注册 “猫山硒茗” 地理标志商标,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降低农户市场风险;分片托管实施,将管护区域划分为 “责任区块”,优先承包给周边农户,既盘活闲置劳动力,又增加农户收入。
为实现多方共赢,江津区建立 “林业经营主体 + 村集体 + 林农” 利益共同体。林农通过租金、劳务、技术等获得稳定收入,经营主体借助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村集体负责统筹管理、协调矛盾,从经营项目中获取定额管理费或分成;林农收益方式也更趋多元,包括经营收益分成、“定额租金 + 收入分成”“定额租金 + 托管金” 等,让林农深度参与并共享发展成果。
在支持林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江津区强化政策协同,统筹多部门资源形成扶持合力;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实现相关事项简办快办,降低运营成本;创新智慧监管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和分类服务,实现精准监管与靶向服务融合。
一系列举措推动江津区林业发展焕发新活力。林业经营主体参与热情高涨,形成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多元化格局,2024 年新增各类林业经营主体 28 个,新注册茶叶品牌 20 余个。林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成效显著,累计流转集体林地超 10 万亩,经济林、笋竹、花卉基地规模可观,2024 年林业总产值达 96.5 亿元,同比增长 4.8 个百分点。林农获得感持续增强,以猫山片区为例,通过发展茶叶和生态旅游产业,每年提供 1000 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 25%—40%,人均增收 1800 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江津区的实践,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将继续深化探索,让林业资源更好惠及各方,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