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重庆与世界:市林业局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 保护修复成果初显

日期: 2025-08-08
字体:

重庆与世界网讯(记者 杨艳)近日,市林业局正式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名录,标志着重庆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小微湿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市立足“山水之城”的资源禀赋,通过系统规划、科学修复、多元融合,推进“小微湿地+”建设。重庆山水环绕、江河相拥,大江大河的资源本底特征明显,河流、库塘湿地密集,是中国西南山地湿地的代表性区域,尤其因地势起伏形成许多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小型、微型湿地,占全市湿地总面积三分之一,发挥着许多大型湿地无法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把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作出系列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和制度建设部署,在全国率先探索“小微湿地+环境治理、生态产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等模式,得到国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梁平区荣获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为加强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小微湿地+”标志性成果,2024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个区县建成不少于1个示范点,到2027年全市建设数量达到120个的目标。同年12月,市林业局配套出台《“小微湿地+”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并落实资金,为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2025年1月启动示范点申报工作以来,各区县积极响应,梁平、武隆等区县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市共有68处小微湿地参与申报。通过技术审查、专家评估等程序,最终确定梁平区猎神村梦溪湉园、开州区王家湾等25处小微湿地入选首批名录,涵盖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生态旅游、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生态康养等多种类型,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在建设实践中,重庆市探索出多种创新模式。梁平区猎神村将废弃矿坑修复与湿地建设相结合,打造出多功能乡村湿地;荣昌区创新“中水回用”模式,实现污水处理与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云阳县黎明古村将湿地修复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推动生态旅游发展;重庆大足雅荷湿地建成集科研、观光、净化于一体的生态园区,培育荷花等湿地植物3000余种,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带动增收超百万元,实现生态经济双赢;武隆区黄白淌小微湿地通过开展环境整治、竹林改造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典型亚高山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展现了小微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多元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小微湿地+”建设,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为市民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福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重庆作出积极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