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观察丨三个妙招盘活沉睡林 北碚林改破题“两山”转化新路径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陈攀 李梦婷)重庆向北,缙云山麓晨雾未散,林间已醒。群山苍翠中,民宿、营地、种植基地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两山”转化画卷。“界线圈出来,经营权证发下来,这片林子就是‘活资产’了!”林地经营业主感慨。这一幕,正是北碚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生动注脚。
地处缙云山麓的北碚,森林覆盖率达53.16%,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抓住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契机,北碚区创新“一二三四”工作法,以一个总抓手统揽、两项试点破冰、三项机制赋能、四篇产业文章,让沉睡的青山变成“绿色银行”。
改革确权 经营权证“点活”万亩林
站在缙云山狮子峰俯瞰,只见7600公顷森林绵延起伏,北碚生态家底一览无余。
“整个北碚林地面积41.6万亩,集体林面积约30万亩,低、中海拔林地类型多样。”北碚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份“绿色财富”曾长期面临资源评估难、产权流转难、价值变现难等困境。
改革破局的关键在于确权颁证。2024年以来,北碚区抢抓机遇,以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统揽全局,打出“一二三四”改革组合拳。其核心抓手是林地经营权确权登记与流转。
不久前,北碚集体林地经营权证“首单”落地,拿证人是在天府镇经营汪仔星宠物公园的李林骏。他从成都辗转重庆,经过多次选址,最终决定在北碚流转200亩集体林。从申请到拿证,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改革不是单打独斗,而要提供范式。”北碚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向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介绍。通过林改,30万亩集体林地完成矢量化建设,2万余亩林地实现规范流转,6000余亩经营权证发放到位,2025年林业产业年产值预计突破35亿元。
为更加明确林地权责,北碚区林业局联合市测绘院北碚分院,将澄江镇史家村等8个重点村集体林地矢量数据“装进”数字平台,明确林地界限、厘清权属关系,让重点区域林权改革场景实现林地“一图管”。北碚区林业局还与重庆市土交所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林权流转交易市场服务体系、优化交易流程、强化流转监管指导,创新推出免收林权交易服务费等惠企举措,实现流转交易“一网办”。而在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差异化改革试点”总部署下,北碚《关于探索实行公益林差异化补偿市级改革试点的通知》《关于创新林业设施用地供给市级差异化改革试点的通知》随即出台,探索公益林分级补偿机制和林下可移动设施审批管理试点,缓解保护与民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主体培育 政策松绑“育强”经营者
林地经营权证的办理与规范流转,为林地从资源变为资产奠定了坚实的产权基础,而育强经营主体,则进一步为释放林地经营活力创造条件。
“有了新政策,我们经营预期更稳!”10年前,付强在北碚金刀峡镇流转了800亩林地,却因发展受限,只能做些简单的户外拓展项目。
“加上产品更新滞后,客人来了留不住,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付强表示。去年,北碚区林业局的一场政策宣讲会,让他第一次听说“支持点状布局生态旅游项目设施用地”政策。“当时就感觉眼前一亮!”按照要求,他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前提下,在林缘架起生态房屋,打造出“漫漫崖居”民宿,成为当地发展旅游康养的一大亮点。
在北碚,“守着金山没饭吃”的困境正在改变,通过培育经营主体,像付强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马丁伯伯农场,创始人马刚的森林木屋迎来了首波客人。“这里原是个废弃农场,杂草比人还高。”回忆当初,他感慨万千。
今年,得知北碚区实施创新林业设施用地供给差异化改革试点,他第一时间找到区林业局,按要求提交申请资料,成为第一个吃到试点政策红利的经营业主。
如今,18栋造型各异的树屋点缀林间,三角形的藏在松林里,圆形的悬在崖壁边,全部采用架空设计,最低处离地50公分。最受欢迎的是观景平台,游客可以伴着云海等夕阳。
“按照试点政策要求,木屋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以及树木间的空隙,不用钢筋水泥,不破坏森林资源。”北碚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金融赋能 活水浇灌“做优”绿产业
“林改的终极目标,是让百姓数着叶子换票子,枕着青山过好日子!”北碚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用一句话总结概括,而金融赋能,则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为缓解林业经营主体短期压力,北碚区林业局与重庆市土交所、建设银行、国寿财险等积极合作探索金融创新。今年以来,区林业局组建专项工作组,实地走访8个林业产业重点村、25家林业经营主体,梳理出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损失大、抵押物不足、融资成本高等共性难题。召开5场“政银保企”四方座谈会,邀请西南大学、建设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国寿财险等6家机构,重点针对蜡梅生长周期风险、经营业主融资需求等展开研讨。
“我们聚焦种植行业灾害损失大、品牌溢价低、融资成本高三大痛点,最终确定‘保险托底、金融活血、政策赋能’的解决方案。”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已制定“蜡梅险”产品初步方案,覆盖花期低温、暴雨、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单亩最高赔付额达3000元;林业贷款产品计划采取“林地经营权抵押+林权价值评估”模式,为经营业主提供50-200万元差异化授信。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催化了四大林业特色产业的融合升级与效益提升。
暑期来临,坐落在北碚区缙云山麓的张飞古道森林营地,孩子们穿梭林间,指尖触碰着树皮的纹理,鼻尖萦绕着香樟的清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发现的每一种植物。自然教育,让这里成为寓教于乐的天堂。未来,融合市内外先进经验,北碚将推动全域打造为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高地。
蜡梅产业方面。今年4月,北碚区蜡梅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名单。目前,项目可研报告已启动编制。同时,在静观镇、柳荫镇及金刀峡沿线区域,推动通过规范林地流转,新打造万亩“蜡梅高产示范基地”;
林下经济方面。持续推进林下种植姬松茸、黄栀子、通草等特色经济作物。累计发展林下经济1.6万亩,扶持流转面积200亩以上的林下种植大户28家;
生态旅游方面。北碚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现有森林民宿39个,森林人家28个,露营基地20处。金刀峡镇小塘村流转集体林地2500余亩,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涌现出金刀岭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和金刀侠隐、渔樵耕读等一批优质民宿,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解决就业100余人,实现村民就业增收约360万元/年,每年股份分红42.7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分红15万元。
未来,北碚区将紧扣“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统揽绿色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推进林地经营权登记、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林业金融支撑建设,不断激发山林绿色动能,积极打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样板,奋力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