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香港商報網:「三興」行動讓重慶綠水青山底色更亮

日期:2025-10-15

香港商報記者從重慶市政府新聞辦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9月,重慶市出臺了《開展「林草興生態興文明興」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三興」行動),著力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努力實現「機製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今年底培育40個「三興」村


據重慶市林業局局長曹春華介紹,實施「三興」行動,重慶重點圍繞林草保護、環境提升、生態富民、文明浸潤「四大行動」來展開。


一是實施林草保護行動。重慶將強化林農主人翁意識,共同開展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態保護工作;鼓勵在村規民約中約定具體保護措施;鼓勵林農參加「十戶聯防」、「守護青山」,參與森林除險清患行動,加強古樹名木和高山草甸保護,築牢人民防線。


二是實施環境提升行動。重慶將強化原生植被保護,開展森林景觀改造;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整治,開展雜草清除、播撒花種行動,利用環保材料建設村莊公共空間;鼓勵林農利用院落空地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並將免費發放本地珍貴樹苗,種植「風景樹」、「傳家樹」、「搖錢樹」,因地製宜建設綠美家園。


三是實施生態富民行動。重慶將探索建立林農委托、集體林收儲和林農利益共享機製;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深化森林食品加工,發展林下經濟、鄉村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創新林農增收渠道,用好國家儲備林政策,開展技能培訓,發展林業直播電商,創新林權抵押貸款產品。四是實施文明浸潤行動。


為切實把「三興」行動落到實處,重慶還製定了清晰的「時間表」和「線路圖」:2025年全面啟動「三興」行動,到年底培育出40個「三興」村、50個林業大戶、100個「興星」之家;到2027年底,累計培育200個「三興」村、500個林業大戶、1000個「興星」之家;到2030年底,累計培育500個「三興」村、2000個林業大戶、10000個「興星」之家,讓「三興」理念在重慶市涉林村社蔚然成風。


豐都探索「綠富同興」之路


重慶市豐都縣長唐守淵說,豐都地處重慶市地理中心、三峽庫區腹地,森林資源豐富,有林地252萬畝、森林面積達240萬畝、森林蓄積量9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超55%,海拔1000米以上最具開發價值的高山旅遊資源占重慶市的10%以上,擁有南天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4個AAAA級景區。


唐守淵表示,豐都緊扣「大仙女山片區」全國林業改革綜合試點這個重大機遇,將「三興」行動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努力探索一條具有豐都特色的「綠富同興」之路。具體來講,把林農發動起來,變「要我參與」為「我要參與」。一方面,用林農聽得懂的「大白話」,把「三興」政策講到林農的心坎上。另一方面,重點打造南天湖等4個試點村(居),突出森林景觀型、古樹名木型、旅遊康養型、特色產業型等多種發展模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三興」村。


把產業做起來,變「生態顏值」為「經濟價值」。豐都持續培育「林業新農人」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森林康養等產業,探索「林地流轉、集體經營、農民入股、保底分紅」模式,讓林農不僅能收租金、拿分紅,還能在家門口務工,實現「一塊土地、三份收入」。把機製建起來,變「一時美」為「一直美」。通過「智慧林長」平臺、村民聯防隊,把護林責任落到山頭、人頭。鼓勵林農在房前屋後建設「小花園、小果園和小菜園」,實現「一院一景、一村一畫」等。


唐守淵表示,力爭今年底,豐都要培育「林業新農人」10名、「興星之家」15戶。在「十五五」期間,要打造「三興」村30個,培育「林業新農人」300名、「興星之家」150戶,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惠及廣大林農的金山銀山。


支持研究開發林業碳匯項目


重慶市財政局二級巡視員唐峰在回答香港商報記者提問時說,在「三興」行動中,財政部門將圍繞優化完善財政政策、加強項目資金保障、加強財政資金監管等方面來支持具體工作的開展和推動。


其中,在資金監管方面,要從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角度來做好監管,包括事前要建好項目庫,避免出現資金等項目;事中要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做好動態監控、及時糾偏;事後要開展績效評價。與此同時,財政部門、林業部門還要加強與審計、巡視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協同監管,不定期溝通會商,形成監管合力。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明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著力推動「三興」行動與綠色發展的融合,包括今年將完成500個以上行政村社環境整治;截止今年底,在重慶市建成65個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基本覆蓋了全市森林、草地等典型生態系統;支持研究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將有關項目納入「碳惠通」平臺,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支持「三興」村和林業大戶發展低排放、高產值的綠色產業,推廣木竹建材、固碳環保材料等。(記者 童文武  蔣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