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共探林草执法新路径 2025年京津沪渝暨川渝林草执法协作座谈会举行

第1眼TV-华龙网讯(陈雨)近日,2025年京津沪渝暨川渝林草执法协作座谈会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会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的林草执法骨干,带着各地的实践智慧与探索思考,围绕“执法规范化、协作常态化、监管智能化”展开深度对话。
本次会议由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指导,重庆市林业局牵头组织。会议紧扣问题、注重实效,重庆16个区县执法负责人全程参与,五省市代表携案例数据深入探讨。这场跨越千里的“护绿之约”,不仅亮出了全国林草执法的“成绩单”,更勾勒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协同共治的新路径。
核心交流环节,京津沪渝川五地代表轮番“亮家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执法处处长向德忠介绍,北京市、区两级执法人员队伍稳定、管理规范,从市域治理到京津冀协同,构建起系统性执法创新体系,为超大城市林草执法立起“高标准”。
“既要护好城市绿,也要联动京津冀!”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行政执法处副处长付斌的分享,凸显了港口城市的协作智慧。天津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联处”机制,打通林地与土地数据壁垒,2021-2024年累计向公安移交涉林线索58条,解救野生动物近2700只;更与京冀签订《京津冀林业和草原行政执法协作备忘录》,今年以来开展联合巡护700余次,有力震慑了跨区域违法行为。
面对林草资源“总量有限、分布零散”的特点,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副处长张茜亮出了“科技牌”:在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搭建“天空地人”立体化监测网,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联动,执法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3倍;开发案件办理APP,实现现场取证、文书制作“全程电子化”;更牵头制定长三角林业高频行政处罚事项裁量基准,让江浙皖沪跨区域执法有了“统一标尺”。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林荣岗介绍,四川省林草面积占总面积74.7%,林地3.81亿亩居全国第一,森林面积2.6亿亩、蓄积18.95亿立方米均列全国第四。为守住这份“绿色财富”,四川省2021年恢复独立的政策法规处(加挂执法监督处);今年更是密集推进地方法规更新——9月30日《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获省人大通过,废止《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草案正报省政府审议,从法治源头为林草资源“上锁”。
“面临执法体制改革,重庆始终在主动求变!”重庆市林业局行政执法处处长祝茂介绍,本轮机构改革后,重庆40个区县中36个执法队伍由林业主管部门直接管辖,2025年开展“护绿2025”“清风2025”等5个专项行动,查办案件1569起、罚款6713.7371万元,案件数量连续4年下降。此外,重庆还更深化行刑衔接,推动58起应移未移案件移交公安,真正让“执法有力度、护绿有成效”。
会上,川渝两地代表还围绕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跨区域案件协查、执法标准互认等议题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未来将加密联合巡护频次,打通违法线索共享渠道,对跨区域流窜违法行为“联手打击”,让长江两岸的绿意连成一片、护成一体。
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二级巡视员曹国强呼吁五地聚焦三大关键,协同共建林草执法新格局:共建“资源池”,让执法数据、典型案例、专家人才在区域内高效流动;共织“联防网”,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护与协同执法;共强“支撑链”,推动制度互鉴、标准统一、技术装备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