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林业专题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新华网:五省市林草执法队伍来渝分享实践经验 共探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新路径

日期: 2025-10-30
字体:

近日,2025年京津沪渝暨川渝林草执法协作座谈会在重庆市江津区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的林草执法骨干,带着各地的实践智慧与探索思考,围绕“执法规范化、协作常态化、监管智能化”展开深度对话。这场跨越千里的“护绿之约”,不仅亮出了全国林草执法的“成绩单”,更勾勒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协同共治的新路径,为全国林草执法工作注入新动能。


会议强调,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京津沪渝蓉等大城市,要着力推动三大转变:从“各自为战”到“体系贯通”,实现指挥顺畅、执行有力;从“粗放执法”到“专业执法”,做到装备精良、流程规范;从“执法打击”到“生态善治”,兼顾惩治违法与生态修复。


此次会议紧扣问题、注重实效,16个重庆区县执法负责人全程参与,五省市代表携案例数据深入探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执法处处长向德忠介绍了北京林草执法的经验:市、区两级执法人员队伍稳定、管理规范,从市域治理到京津冀协同,构建起系统性执法创新体系,为超大城市林草执法立起高标准。


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行政执法处副处长付斌分享了港口城市的协作智慧。天津构建“市级统筹、区级联处”机制,打通林地与土地数据壁垒,2021-2024年累计向公安移交涉林线索58条,解救野生动物近2700只;今年以来京津冀开展联合巡护700余次,有力震慑了跨区域违法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天津10个涉农区的林业执法均由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承担,89项林业行政处罚权实现“清单化管理”,执法规范度显著提升。


面对林草资源“总量有限、分布零散”的特点,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副处长张茜介绍,上海在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搭建“天空地人”立体化监测网,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联动,执法效率较传统巡查提升3倍;开发案件办理App,实现现场取证、文书制作“全程电子化”;牵头制定长三角林业高频行政处罚事项裁量基准,让江浙皖沪跨区域执法有了“统一标尺”。截至2025年8月,上海查办林业行政案件87起,其中野生动植物类30起,成功破解“异宠”非法交易监管难题。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林荣岗介绍,为守住“绿色财富”,今年四川省密集推进地方法规更新——9月30日《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获通过,废止《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草案正报省政府审议,从法治源头为林草资源“上锁”。


重庆市林业局行政执法处处长祝茂介绍,本轮机构改革后,重庆40个区县中36个执法队伍由林业主管部门直接管辖,14个区县成立专门执法科室,2025年开展“护绿2025”“清风2025”等5个专项行动,查办案件1569起、罚款6713.7371万元,案件数量连续4年下降;深化行刑衔接,联合公检法出台3份协作文件,推动58起应移未移案件移交公安,让“执法有力度、护绿有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重庆以“定职能”“定机制”“定规范”为抓手,纵深推进执法体系全面升级:建立市级“执法处+执法组”、区县“1+1”等工作体系,在执法模式和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建立部门和跨区域协作机制,深化行刑衔接,在部门协作和区域协同上开辟新境界;构建标准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数字化监管转型,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当前,重庆正全面打响执法改革攻坚战:推动执法体系化重塑,打造五级贯通的执法体系推进执法现代化建设,提升数智化水平,建设协同化机制,突出专业化能力;系统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统一法规标准,破解数据冲突,强化规范建设。重庆将以更加开放姿态与各方通力协作,共同打造林草执法“直辖市标杆”与“川渝典范”,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川渝代表围绕松材线虫病联防联治、跨区域案件协查、执法标准互认等议题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未来将加密联合巡护频次,打通违法线索共享渠道,对跨区域流窜违法行为“联手打击”,让长江两岸的绿意连成一片、护成一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