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动态

潼南:坚持林长制为引领推进林业生态高水平治理

日期:2025-07-10

近年来,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核心节点,潼南区以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构建起“党政同责、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的林业治理新格局,推动林业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基本保障。

高位推动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潼南区将林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工程,建立起“区—镇街—村社区—护林员”四级责任链条的治理格局。通过创新“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彻底破解了过去部门职能分散、责任边界模糊的难题。同时,将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控等核心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对林长制工作成效突出的镇街给予一定资金的激励,形成“干得好有奖励、干不好有问责”的鲜明导向。在基层治理层面,构建“一长三员”村级执行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使每一片森林都有明确责任人,每一棵树木都有守护者。

科技赋能提升现代化治理效能。潼南区坚持“制度+科技”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破解传统林业治理难题。一方面,建立“林长+督查”工作专班,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另一方面,深化“智慧林长·森林防火”平台应用,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人防+技防”模式,不仅降低了治理成本,更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组建“十户联防”6.9万余户,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防火网络。通过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建设防火通道等措施,实现了森林火灾“零发生”,切实构筑了生态安全底线。

生态惠民激活绿色发展动能。潼南区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导向,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一方面,创新“国有投资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土地流转模式,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柠檬种植园10个、400亩以上种植园160余个,带动林农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另一方面,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培育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产业示范基地15个,建成森林康养基地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在产业融合方面,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条。全区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6家,开发出5大类350余种产品,年加工能力4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协同共治探索区域发展新范式。面对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潼南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遂宁市共建“遂潼林业一体化”示范区。两地建立“信息互通、执法联动、应急协同”机制,联合开展跨省界森林防火演练12次,协同破获跨区域非法采伐案件2起。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潼南积极探索碳汇交易,通过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开发,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高起点绘就林业发展新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潼南区将继续以林长制为引领,推动林业生态治理高水平迈上新台阶。深化“智慧林长+森林防火”平台应用,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市场化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深化林长制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持续壮大特色林业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进一步扩大“遂潼林业一体化”示范效应,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贡献潼南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