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在阴条岭,重庆首次记录到了眼吉丁族昆虫

日期:2023-03-24

吉丁科Buprestidae是鞘翅目Coleoptera较大的类群之一,全世界已经约1.5万种,分属于6个亚科,分布于荒漠到热带雨林的各种气候带。中国已知5亚科69族约960种。吉丁虫体型大小不等,身体坚硬,因有绿、蓝、青、紫、古铜等颜色的金属光泽而受到甲虫爱好者喜爱。

形形色色的吉丁虫

吉丁虫的成虫喜阳光,飞行迅速,常出现在树枝的向阳部位,多数幼虫在树木中穿孔为害,先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生长,然后蛀入木质部化蛹,在孔道底部常咬成云状细纹,羽化时常咬破树皮成扁圆孔而化出成虫。部分幼虫潜叶,在叶片的上下表皮内活动;少数幼虫取食植物根部,例如生活在荒漠中的土吉丁亚科种类。有些物种是世界性害虫,如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在我国,罗甸硕黄吉丁Catoxantha luodiana因数量少和特有性而被列入“三有名录”,近几年,该种出现在广西乐业县,且数量较多。

眼吉丁族Coomaniellini隶属于吉丁科的吉丁亚科,该族目前仅包含1个属,即眼吉丁属Coomaniella。该属物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北至河南灵宝,南至云南版纳)和东南亚,其寄主为漆树科植物。该属物种有显著的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在跗节、胫节、触角和眼间距等方面。但重庆从未有该族吉丁虫的报道。

眼吉丁虫的寄主植物----漆树

2022年6月28日,在阴条岭自然保护区红旗管护站附近正在开花的漆树上,采用捕虫网采集到了眼吉丁,经西华师范大学石爱民教授和魏中华博士鉴定,确定该种为拟异型眼吉丁Coomaniella biformissima Jendek & Kalashian, 1999,该种模式产地为老挝,2021年在广西大瑶山被发现。本次采集到4雌3雄标本,为重庆新记录种,也是该物种目前最北端的记录。

拟异型眼吉丁整体图

该种体长8~10mm,外形奇特,极易辨识。触角第1~8节成丝状,第9~11节显著膨大,组成长椭圆的扁片状。其跗节也不同于本属其他种:前足第1跗节较长,拱形;中足第1跗节,也成拱形,腹面具许多小刺,形成锯齿状;后足第1跗节较短,基部腹面具粗大的钝刺。

拟异型眼吉丁雄虫的触角和跗节

该种为典型的热带分布的种类,本次在阴条岭的发现,表明阴条岭区系中部分种类由东南亚热带区域向北扩散而来,很好地证明了阴条岭动物区系中有来自热带的成分,但它们是如何扩散上来的,什么时间扩散上来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