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中国绿色时报:重庆处于全球候鸟迁徙的三大路线

日期:2024-01-08

  天气逐渐转冷,候鸟也迎来迁徙高峰,重庆众多国家湿地公园内大批越冬候鸟与山水相映成趣,让重庆这座“鹰飞之城”更显勃勃生机。为了解重庆候鸟迁徙特征、种群数量及分布状态,探究如何通过保护候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笔者专访了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


  问:重庆在候鸟迁徙过程中,在全国乃至全球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显著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征?


  答:全球一共有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国处于其中的4条。而重庆在其中3条迁徙路线上,分别是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和西亚-东非迁徙路线。


  重庆鸟类区系属于西南区,鸟类资源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因接古北界的华北区,在区系组成上呈现一定的南北混杂现象。虽然境内河流众多,但多为上游河段,河流切割剧烈,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因此水鸟种类并不丰富;而占据境内绝大部分面积的重庆平行岭,作为连接南北的天然地标通道,却是包括雨燕类、鹰隼类、鹟鸫鸲类在内等众多迁徙候鸟的主要迁徙路线之一。


  由于重庆山地众多,因此鸟类多以山地森林种类和相对广域分布的种类为主,表现出了极强的过渡特征,将重庆鸟类的边界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鸟类分布的边界勘定,则是鸟类区系、山脉、植被边界划分的重要依据。


  问:在重庆哪些地方候鸟种群和数量相对集中,数量有多大,大致呈现怎样的分布格局?


  答:截至目前,重庆市域内已记录到野生鸟类500余种,约占全市野生脊椎动物种类的60%,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白冠长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每年都有300余种候鸟来重庆度夏、越冬或途经重庆。


  重庆的鸟类主要分为游禽、涉禽、猛禽、陆禽、攀禽、鸣禽等六大类群。其中游禽、涉禽、猛禽中的候鸟种群相对更为集中。前两者以冬候鸟为主,主要分布在江河和湖泊,主要见于沿长江、嘉陵江、乌江、綦河等河流的区县以及长寿湖、双桂湖、汉丰湖、小南海等水域。猛禽则主要以旅鸟为主,主要沿重庆平行岭、方斗山、巫山—七曜山、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的区县。


  问:对公众来说,候鸟保护主要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通过保护候鸟更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答:对于公众来说,候鸟的保护需要所有人从自身做起,不主动干扰、伤害、捕捉候鸟是最基本的要求。如何进一步认识候鸟,配合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候鸟保护民间巡护与监督,给身边人传播候鸟保护的理念,则是有生态意识的公众愿意并努力去做的事情。而专业的保护,则需要专业的保护人员来开展,这里面既有管理人员,也有执行、监督、执法人员的积极参与和紧密协作。


  候鸟是与人类联系最为紧密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们的周围。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包括了人与鸟类的共处。保护候鸟,不仅仅只是保护候鸟本身,也保护了候鸟的食物链上下游所有的生物,更保护了候鸟的栖息地环境。而这些,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有从大众到专业的各个层级都行动起来,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候鸟的保护工作,以实现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