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重庆湿地保护宣传周|梁平猎神村,废弃矿坑变生态景区
11月11日,初冬的梁平竹山镇猎神村依旧绿意盎然,一处处山地梯塘小微湿地像碧绿的翡翠镶嵌在群山间,行走其间,不时有飞鸟从身边越过。
“这都是生态治理后的结果,以前这里是一处矿坑深潭,严重酸性的水质伴随着重金属污染,使周边村民苦不堪言。”猎神村村支书陈宗寿说。
近年来,猎神村通过重塑湿地生态模式,打造了多功能的乡村湿地,探索小微湿地与环境治理、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的深度融合,绘就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关停5座石膏矿 老矿区亟待转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猎神村依托当地矿山、竹海资源,先后办起了石膏矿、白灰窑、煤矿、造纸厂等企业达50多家。红红火火的“石头经济”,让猎神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名列梁平各村前列。
然后,经济一时增长的背后,是以环境为代价。
在陈宗寿的记忆中,生态治理之前,整个猎神村到处灰蒙蒙一片,四周山石裸露,河流浑浊不堪,村民们栽种的桔子树,几年都结不上果。
牺牲绿水青山换来的金山银山,到底值不值?2017年,猎神村痛定思痛,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舍弃矿山经济,恢复绿水青山。
“矿山关了,我们上哪儿挣钱去?”采矿是猎神村的支柱产业,关停的消息一出,村民们瞬间炸开了锅,三五成群地跑到村委会讨说法。
“大部分村民都抱着质疑的态度,甚至有村民指着我的鼻子骂骂咧咧。”陈宗寿无奈地摇摇头。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信念,“不改变就没有出路,我们要为子孙后代想一想。”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猎神村先后关停了5座石膏矿,红极一时的矿山经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重塑矿坑生态 河流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
矿山关闭后,遗留下的矿坑如何修复,又成为猎神村面临的另一道难题。
矿山的过度开采,污染了地下水资源,废弃矿坑蓄有的山泉水浑浊不堪,山体四周长满了苔藓和杂草。
为了彻底解决矿区的水污染问题,梁平区相关部门多次前往猎神村实地调研,编制了多规合一的《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村规划》,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同时,梁平区林业部门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将原有石膏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微调,实施以“一河一湖一槽一田”为纽带的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缓坡和矿山塌陷积水区进行人工微地形塑造,布局梯塘和沟渠,形成适宜更多不同动植物栖息的多功能生境。”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水域中栽种了香蒲、四叶萍、金鱼藻等十余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层层净化水中的杂质,原本浑浊的山泉经过生态沟渠的过滤处理,最终变得清澈见底。
短短几年时间,猎神村通过系统治理及生态修复,复垦土地5.4万平方米。如今,全村森林面积8000余亩,成片竹林近6000亩,绿化率达90%以上,河流水质从劣Ⅴ类变为Ⅱ类。昔日矿山集聚的猎神村逐步恢复了竹林、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和谐共生的自然面貌。
矿山变景区 村民享生态红利
靠着慢慢复原的绿水青山,猎神村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开始有了成效。
在村两委班子的鼓励下,村民艾文胜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将自家农房拾掇出来,创办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农家乐,一年就有20多万元的收入。
遗留废弃的矿山厂房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21年,村里引入社会资本,利用其中一处废弃的石膏厂厂房,修建了矿山咖啡。开业不久就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聚会打卡,为猎神村引来一波流量。
“生态好,游客多,越来越美的猎神村让村民走上了生态旅游的新路子,我们也享受到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矿山咖啡业主关怀说。
据了解,目前,整个猎神村共有400多个民宿农家乐床位,可以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需求的游客。
接下来,猎神村还将规范村民行为,实施散居村民污水三级处理等,让猎神村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