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重庆小微湿地建设的典范:梁平经验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在长江与嘉陵江的分水岭上,地处东北腹地的重庆市梁平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姿态,探索出一条小微湿地建设与生态保护发展的新路径。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却凭借丰富的稻田湿地、沟塘渠堰等小微湿地资源,将之打造成中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之路,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的典范。
梁平区的幅员面积为1892平方公里,拥有“三山五岭、两槽一坝”的独特地貌。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由于传统农业、渔业、矿业等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加之地处高台地区,湿地资源较为匮乏,矿业开采引起的山体破坏难以修复,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梁平区创新性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生态建设理念,将小微湿地建设作为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突破口。截至目前,梁平已建成400余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2%。
梁平区聚力实施治水、净水、蓄水、涵养水、循环活水“五水共治”,夯实湿地生态基础。通过新建中小水利设施200余处,提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整合资金40亿元实施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区、集镇雨污分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300余公里,生态修复河道200余公里,有效改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梁平区制定《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2020—2025年)》等一系列规划,明确小微湿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同时,明确管理机构职责职能,成立湿地保护中心负责全域湿地管理保护。
在实践中梁平区探索出一套“小微湿地+”发展模式,将小微湿地与乡村振兴、环境治理、有机产业、民宿康养、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例如,在竹山镇猎神村,利用矿山塌陷积水区建设小微湿地群,既修复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实施泡泡湿地、雨水湿地、丘坡湿草甸等形态的小微湿地建设,形成环湖多维迷你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400余个,湿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超177.4亿元,人均GEP7.2万余元。
梁平区通过小微湿地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双桂湖游客数量由2017年的22万人次增长到现在超200万人次,带动以双桂湖为核心的城市地产提质发展,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持续增收。同时,梁平区还利用湿地生物链良性循环,推广“池塘+基塘”生态农业和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等立体种养殖模式,实现了“肥药双减、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梁平区的“小微湿地+”模式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2024年7月26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以梁平区为样板,全域推广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助推美丽重庆及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域范例。梁平“小微湿地+”入选重庆市林长制试点示范名单。
梁平的小微湿地建设实践,为我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经验”。
梁平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梁平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计划至2027年,打造10个小微湿地示范乡镇、100个小微湿地示范村社、1000个小微湿地示范院点,以“十百千”小微湿地助力梁平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厚植生态本底、重塑诗画风情、激活乡愁乡韵、振兴乡村产业。
梁平区的小微湿地建设经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以小微湿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用鲜活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正确和伟大,为中国乃至世界探索出一条以小微湿地来修复山地生态体系、再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来驱动产业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