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46种!今年重庆越冬候鸟种类增多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冷,重庆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尽情享受着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和惬意。
近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传来喜讯:在11月28日巡护监测中,工作人员在核心区永川温中坝首次发现了15只斑头雁的种群,这一发现填补了重庆市内斑头雁分布的空白,进一步证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和生物多样性。
据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已成为众多冬候鸟的温暖庇护所,每年吸引超过5000只候鸟前来越冬,彰显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对此,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透露,自2021年起,该管理处连续在保护区重庆段开展监测与巡护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其监测到冬候鸟种类由最初的26种增加至46种,增幅显著。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占比超过30%,包括一级保护的中华秋沙鸭、黑鹳,以及二级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小白额雁、游隼等12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在保护区重庆段监测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
然而,备受公众关注的网红鸟儿红嘴鸥,如今已成为保护区重庆段的常客。今年10月7日,最早在支坪江段监测到3只红嘴鸥停歇,随后在金刚沱、温中坝、江津城区等地均有发现。11月20日,江津长江大桥南桥头、温中坝三环大桥下更是出现了30至100只的大群红嘴鸥,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赏,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因此,在保护珍稀特有鱼类的同时,保护区重庆段也将鸟类保护纳入重要日程。该管理处与永川、江津、九龙坡和大渡口四区林业局紧密合作,开展“昼夜皆巡,水陆同护”的巡护行动,严防捕捉、猎杀鸟类等违法犯罪活动。据统计,水上、夜间的巡护每月不少于15次,岸上、白天的巡护每月不少于20次,确保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越冬候鸟数量的激增,是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未来,保护区将继续加强监测与巡护力度,为珍稀特有鱼类和鸟类提供更加安全、适宜的栖息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