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油茶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承载着推动乡村振兴、保障粮油安全的使命。重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油茶生长的理想之地。近年来,科研团队在油茶科研领域持续发力,从资源调查到良种选育,从栽培技术创新到全产业链技术提升,一系列成果为油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摸清家底,夯实产业基础
2014-2015年,重庆市林科院受国家林业局委托,开展“重庆油茶遗传资源编目”工作。科研团队深入重庆各区县,系统调查油茶种类、分布及生长状况,共收集种质资源131份,筛选出43份具有育种价值的特异性状个体资源,为后续良种选育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调查显示,重庆油茶主要油用物种为普通油茶和红花油茶,其中普通油茶呈片状和零星分布,红花油茶则多见于高海拔地区。
良种选育 优中选优铸芯片
良种是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自上世纪70年代起,重庆市便开展油茶优树筛选工作。2008-2009年,市林科院和市种苗站在秀山、酉阳、彭水、梁平等地初步选出63株优树。2009年,市林业科学院引进28个外省优良无性系,结合本地6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品比试验,最终筛选出10个适生品种。2014-2016年,经过持续测产和综合评价,审定了长林3号、4号、18号、40号、53号、湘林210和渝林油1号7个良种,作为重庆油茶主推品种在全市推广。
技术创新 科技赋能提质效
在栽培技术方面,科研团队历经10余年攻关,制定《油茶容器大杯苗育苗技术规程及苗木质量标准》,建立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位于秀山县的重庆油茶研发中心作为市级林业长期科研基地,开展资源收集、良种繁育和试验示范,集成丰产栽培技术。2024年,该示范基地油茶鲜果平均亩产达750公斤,亩产茶油约45公斤。此外,针对低产林,科研团队提出更新改造、嫁接改造、抚育改造等模式,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产业融合 协同发展创格局
重庆市林科院联合高校、企业及区县林业局,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并依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科研力量,开展油茶全产业链研究。目前,全市已立项油茶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相关成果10余项,其中“油茶良种选育及其配套技术集成运用”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重庆油茶产业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加工企业蓬勃发展,特色品牌逐步打响。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油茶科研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油茶产业向更高质效迈进,让油茶果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