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声:2025年全国科普月联合主场活动“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在重庆举行
重庆之声9月9日讯 近日,秋意初染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一场自然科普盛会。由中国林学会、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碚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联合主场活动在此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以“志愿服务点亮物种保护科普之光”为副主题,标志着跨域联动的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全面启动,展现了我国自然科普事业向区域协同、公众参与、科创融合迈进的新格局。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本次联合行动汇聚了来自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长江沿线11个省市的25家自然保护地、植物园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长江流域“自然有发现”科普联合行动倡议》,携手打造一条“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长江自然科普走廊。
据了解,此次活动构建了“科技工作者引领、专业志愿者支撑、公众志愿者广泛参与、艺术志愿者创意赋能”的多维志愿服务体系,全面覆盖活动策划、现场执行、艺术创作与科普传播等环节。本次活动累计动员共建机构超过40家,志愿者超过300人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科普之光人人点亮”的服务理念。
活动突破传统科普模式,创新打造六大主题鲜明、互动性强、多维感知的沉浸式科普场景,举办了“自然有发现·山林的邀请”自然科普展览、“自然有发现·发现一个野朋友”自然科普行动、“自然有发现·交到一个野朋友”名家科普课堂、“自然有发现·缙云奇妙夜”夜观探秘、“自然有发现·山与诗的自然和鸣”森林阅读音乐会、自然科普游园+绿色低碳互动展等系列活动。
“自然有发现”不仅是一个活动品牌,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各方将持续推动科普资源下沉、跨界融合与志愿赋能,让生态保护成为社会共识,让科学精神融入公众日常,让更多人在自然中受益、在科普中成长,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