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重庆市林业局发布《2025年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集中展示了江津、长寿、荣昌、丰都、城口五个区县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这些案例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可持续经营路径探索、金融支持模式创新等关键问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经验”,为全国林业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江津区: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激活林业发展活力
江津区通过“流转+托管”模式,在猫山片区推行“三统一分”机制,即统一规划布局、技术标准、市场销售和分片托管实施,有效破解了集体林地碎片化经营难题。该区建立“林业经营主体+村集体+林农”利益共同体,通过收入分成、“租金+分成”等模式,使林农收入显著提升。目前,全区已培育各类林业经营主体超450家,2024年新增品牌20余个,林业总产值达96.5亿元,同比增长4.8%。
长寿区:林业经理人机制助推可持续经营
长寿区针对林业人才匮乏问题,创新建立新型林业经理人机制,认定首批52名专业经理人,实施包片负责制,为19个镇街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分类培训、导师辅导和定向服务,经理人指导形成高山森林康养、中低山特色经果林的产业格局,带动221个村集体增收4000万元。2024年,全区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林农人均林业收入达1805元。
荣昌区:“四化引领”实现绿富双赢
荣昌区以“市场化、标准化、网格化、链条化”机制推动麻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企业+集体林场+网格林长+林农”模式,设置“334”分配链,实现村企民三方共赢。2025年,双河街道麻竹产值预计突破53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同时,该区与四川泸县共建“跨省林改合作试验区”,打造“五森共融”机制,成功举办山地马拉松等赛事,生态价值转化成效显著。
丰都县:金融创新培育森林“钱库”
丰都县聚焦林业融资难题,构建“1+N”金融支持模式,成立西部首家“林业专营支行”。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5.87亿元,带动4.06万户林农就业创业,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41亿元。
城口县:“四项机制”破解林业发展瓶颈
城口县建立“三权分置”运行、森林经营管理、林业金融服务和适度规模经营四项机制,率先颁发重庆市首张林地经营权证和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全县林业生态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2万余户林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
这些案例表明,重庆通过制度创新、模式探索和金融赋能,有效激活了林业资源潜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