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媒体报道

重庆新闻联播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 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推进” 重庆公布首批“小微湿地+”示范名录

日期:2025-09-28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庆正加快推进多元融合的湿地治理新路径。近日,我市公布首批25个市级“小微湿地+”示范项目,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注入新生机。


走进荣昌区广顺镇杨家湾小微湿地,荷花、再力花、美人蕉依水而生、迎风摇曳,为原本平淡的河道增添灵动之美。这些水生植物不仅赏心悦目,更具生态价值,能通过根系吸收水中污染物,提升含氧量,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降解环境。如今,曾经直接排入濑溪河的尾水,在这里经过净化处理,水质大幅提升,日处理量超过3000立方米。


荣昌区广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丰:“它的水能够从以前的Ⅴ类水质,变成现在的Ⅳ类水质,处理效果、净化功能还是很好的。”


在长江支流澎溪河畔,开州区乌杨村的王家湾“小微湿地+”工程正加快推进生态重建。原本平坦单一的湖湾地带,被巧妙改造为“基塘”系统,塘体大小不一、深浅错落,最深处达3.3米,最浅处仅30厘米。不同水位适应不同物种,水葱、荷花、美人蕉铺展开来,与落羽杉、水杉等高大乔木,共同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立体生态系统。


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规划发展科副科长张犀:“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175米以下,冬季的时候,这一片都是会被淹没的,我们选择的较为高大的乔木,是不会被没顶的,它到了冬季有些叶子变黄,有些叶子变红,有的叶子还是保持绿色,它就形成一种五彩的景观。”


在开州,麻场湾湿地历经多年治理,如今已是一片生态成熟、设施完善的湿地空间。环湖绿道串联四周,绿意盎然。到了冬天,这里更是别有风景,白鹭、骨顶鸡等水鸟如约而至。


市民谭述栩:“我们平常都会驾车到这里来观赏,晚上也会到这里散步跑步进行锻炼,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候鸟飞到这里来。”


市林业局介绍,近年来重庆将小微湿地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内容,2024年出台“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成120个以上示范点,并制定实施办法,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落实、社会参与”的系统机制。


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太强表示,持续巩固“小微湿地+”保护建设成果,进一步采用“治理+产业+文化”的模式,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让“小微湿地+”建设在美丽重庆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