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2025年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湿地保护宣传周在黔江启动
秋意渐浓候鸟归,湿地焕新百禽回。11月5日,2025年重庆市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湿地保护宣传周在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正式启动。活动以“共建湿地生态 守护鸟类家园”为主题,由重庆市林业局、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国家林草局、市林业局、市政协等部门及相关区县的代表、志愿者、市民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生态保护,共筑绿色家园。
重庆是西南山地湿地的典型区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其中鸟类500余种,具迁徙习性的候鸟超300种。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湿地公园26处、国家重要湿地2处、市级重要湿地3处,发布“小微湿地+”名录25处,首批划定9条候鸟迁徙通道并设立鸟类环志监测站,持续开展越冬水鸟同步监测。阿蓬江湿地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中华秋沙鸭已连续14年在綦河流域江津段越冬。
重庆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树祥介绍,重庆已形成“保护修复—监测预警—执法监管—公众参与”相衔接的工作闭环。前期,重庆通过湿地植被重建、栖息地恢复等工程夯实生境基础,划定候鸟迁徙通道并开展环志与越冬水鸟同步监测,为候鸟迁飞提供更安全的通道和“补给站”。今年以来,重庆相关部门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42起,打击处理192人,联合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的跨部门、全链条机制基本形成。下一步,重庆将一体推进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系统修复,完善监测网络和预警处置,同时做强科普宣教,把“爱鸟护湿”嵌入校园、社区与文旅场景,汇聚部门、行业与公众合力,共建湿地生态、守护鸟类家园。
在市级层面的系统部署之后,黔江也拿出了“怎么做”“做得如何”的具体实践。黔江区政府党组成员李大东表示,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近年来,通过生态修复、数字赋能和制度保障等举措,空气质量居全市重点区域首位,森林覆盖率达65%,阿蓬江水质长期保持Ⅱ类及以上,“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已成常态。
生态保护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实践。在“重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主题访谈”环节,黔江、梁平、开州三地代表分享了湿地修复与利用经验,用生动的案例诠释了“生态美”与“民生富”的双向奔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