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以“两山”理念为引领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大哥,进山可不能携带打火机哦,您看这宣传册上写得明明白白,森林防火,咱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近日,潼南区马鞍山森林公园的防火卡口处,区林业局防火负责人唐亮和护林员一边向进山群众分发宣传资料,一边耐心讲解防火注意事项,协助大家完成扫码登记。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潼南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扎实筑牢森林防火安全根基的真实写照。
眼下正值夏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潼南区将守护森林资源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合,通过严格管控火源、发动全民参与、强化应急准备等一系列举措,精心织密森林“防护网”。
科技 网格,筑牢火源“管控墙”
“以前单靠双脚巡山,一天都走不了几个山头,现在有了无人机和热成像摄像头,方圆5公里内的火情隐患都能被及时发现。”区林业局防火负责人唐亮指着马鞍山上的视频监控摄像头介绍道。目前,全区已在重点林区布设了5套智能热成像监测设备,组建起24支无人机巡护队,与271名村级林长、442名护林员、296名监管员和指导员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张“空中 地面”的立体防控网络。
在米心镇高坎村,村民老王刚打算在林地边焚烧秸秆,就被护林员及时拦住。“王大哥,现在是高火险期,野外用火必须经过审批,这地里的秸秆可不能烧啊。”护林员的劝说让老王打消了念头,他连忙说道:“多亏你提醒,不然我真可能闯大祸,我这就回去,不烧了。”
接地气宣传,点燃全民“参与热”
“森林防火要记牢,不带火源进山林……”在潼南凉风垭广场,区林业局工作人员表演的快板节目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这只是潼南创新防火宣传方式的一个缩影,通过编排防火小品、制作短视频、开通“防火大喇叭”等多种形式,让防火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上周村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了几年前那场荒火的迹地,想到当时那片光秃秃的山地,心里真是特别心疼。”塘坝镇村民老陈说道:如今,好在都长出了一片青绿。那场山火后,村里人都成了“防火宣传员”,看到陌生人上山,都会主动上前提醒注意防火。
练强“硬功夫”,绷紧应急“安全弦”
“各小组注意,3号区域发现火情,请立即携带装备赶赴现场!”在新胜镇的应急演练现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半专业扑火队在3分钟内就完成了集结。全区已组建有1支专业应急扑火救援队、23支乡镇半专业应急扑火救援队,每月都会开展不同程度的实战演练,还储备了风力灭火机、水泵、二号工具、对讲机等物资2万余件。
“几年前那场山火,多亏了这些专业、半专业队伍,不然火势蔓延开来,后果真不堪设想。”亲历过火情的塘坝镇村民老杨感慨道。区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在23个镇街都建立了物资储备点,确保火灾发生时,物资能够快速到位。”
如今,行走在潼南的山林间,护林员忙碌的巡护身影、村民们“十户联防”的自觉行动、科技手段的精准监测,共同勾勒出一幅“全民防火、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画卷。正如区林业局负责人所说:“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森林,让‘两山’理念在潼南真正落地生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满目苍翠。”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