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动态

黔江:春夏蚕茧生产创历史新高

日期:2025-08-27

“黔江今年的蚕茧生产形势大好,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宜桑宜蚕的小生境、技术提升推广到位、政策保障蚕农主动”。这是在8月片区座谈会上,重庆海通丝绸公司总经理胡彦连小结春夏蚕茧生产,也是全区干群的普遍看法。

政策扶持强信心。黔江区面对2024年蚕桑生产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政策性用地限制发展等困难,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2025年蚕桑生产工作会,打气鼓劲,明确优质蚕茧生产目标、工作举措和各方责任,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执行各项蚕业发展补助政策,桑园冬管、春管好于历年,完成低效桑园补植补造191.24万株,春、夏、正秋三次打窝施复合肥超4000吨,复种3000余亩,新建养蚕大棚8790平方米、蚕台25383平方米并及时投入春季养蚕,兑现政策补助700余万元,养殖投保补助40余万元。龙头企业稳定收购价基础上推行2元/公斤的“增单产、增亩茧”奖补政策,收购价格保持每季稳定、不打白条,帮助广大蚕农、业主坚定了管桑养蚕信心。

科技支撑增效益。技术推广持续用力,新建50个以上大户技术推广群,开展技术培训100余场次,蚕农参训率达100%,建立“赛马比拼”机制,区乡两级技术员全程指导,确保桑园管理、养蚕技术双提升;结合生产实际,重点推广桑树无拳式高枝定干、多留枝条多发芽、水肥管理到位,桑叶产量高质量好;针对去年干旱今年桑树开花多于平常年份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断梢病,督促蚕农在桑椹开花、青椹期摘除花序和青椹,防治效果近100%;推广省力化实用化科技装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30台、冷风机582台、电动枝剪277把、纸板方格簇13.72万片,蚕台灯带30000余米;特别是8月12日《地理标志产品 黔江桑蚕茧》通过重庆市2025年地方标准第二批制修订立项,更是将全区蚕茧标准化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据财务统计,春夏两季蚕茧收购总量、张平单产、蚕农售茧收益同比分别增长9.7%、8.0%、12.8%,实现历史性突破,目前正秋丰收在望,蚕茧生产呈现量质齐升、蚕农积极性空前高涨的良好态势。

多措并举夯基础。通过集成创新并不断践行山地蚕业高质量发展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蚕桑生产省力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生产管理智慧化、资源利用多元化、品牌创建特色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建设,配套一批标准化养蚕基础设施,机械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提升桑地宜机化,水肥一体化水平,“3+2+1”技术服务团队更接地气,技术服务、气象服务、信息服务、多元化利用服务到边到位。通过多措并举、联农带农夯实产业发展基本盘,金溪长春外来承包户

冉威,春夏两季单产、产量、售茧收入同比增加12.4%、17.1%、20.6%,一批像冉威这样的养蚕大户、能干户,在稳住原有桑园的基础上,纷纷到其他乡镇流转桑园并取得较好绩效。岔河村脱贫稳定户田明强实现单产、产量、售茧收入同比增加24.4%、30.3%、34.2%,更是全区320多户脱贫户奋力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华乡养蚕大户王军两季售茧收入达53万多元,继续稳居全区之冠。太极镇李子村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一批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蚕桑产业,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接下来,全区各级将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政策保障和精细管理,加大正、晚秋季蚕生产,力争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力推动蚕茧生产提质增效、助民增收,打造武陵山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