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林海生金。在重庆市巫溪县,一场关于森林“永续利用”为目标的森林手术正悄然进行。近年来,巫溪县以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清晨的红池坝林场,雾气氤氲。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施工前的号木工作。“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我们是按‘标’施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林场负责人指着作业设计介绍道。
这种精细化经营模式正在全县推广。在白果林场,技术人员采用“人工落叶松大径材用材林经营模式”,对中幼林实施疏伐修枝;猫儿背林场则探索“高山阔叶林水土保持林经营模式”,构建起多功能森林经营体系。
科技赋能是巫溪森林经营提质增效的关键。2025年4月,县林业局组织17名技术人员开展“理论+实践”培训,从样地调查到伐桩处理,每个环节都严格对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规程。“我们不仅要会种树,更要懂科学管林。”参训技术员表示,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可持续经营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森林经营的“巫溪实践”背后,是一套科学的分类经营体系。根据林木分类标准,技术人员将林木分为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等类别,采取差异化经营措施。在疏伐作业中,重点清理Ⅳ级、Ⅴ级木和干扰树;在择伐改造中,优先处理受害木和生态功能退化林木,确保“该留的留足空间,该伐的精准伐除”。
目前,全县2024年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计划实施25053.97亩,其中抚育8636.78亩,低效林改造16417.19亩。2025年计划再实施20900亩,四个国有林场已陆续开工。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森林质量,更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抚育间伐产生的木材可供本地加工,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也能增加收入。”红池坝镇一位村民说。
“森林经营不是简单伐树,而是通过科学干预加速森林正向演替。”县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巫溪正按照建群、竞争生长、质量选择、近自然和恒续林五个发育阶段,实施全周期经营管理,目标是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未来,巫溪将继续探索森林“四库”功能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在这片希望的林海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续写,一幅永续利用、绿富同兴的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