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引领黔江山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棵桑树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撑起稳定脱贫的富民伞,成为石漠化治理的优势树种,今年前三季栽桑养蚕产量单产、产茧、产值同比分别增幅11.3%、10.4%、12.2%。黔江区林业局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战略,落实“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部署,重点以学标、宣标、执标、制标为主线,锚定优质桑蚕茧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将技术标准贯穿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发展,提升林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
锚定标准引领,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落实“三品一标”,推广“六化五配套”栽桑养蚕核心技术,实现桑蚕品种优良化、桑园管理标准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大棚简易化、方格簇结茧自动化、消毒防病统一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推动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区桑园9.5万余亩,覆盖80%乡镇,桑园面积、产茧量分别占重庆市总量的17.3%、33.1%,稳居全市前列,茧丝产量连续14年位居重庆市第一,亩桑综合效益提高40%以上;获“黔江桑蚕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中国名牌产品同等质量,长期为国际高端品牌提供原材料,累计销售额达3000万美元以上。
聚焦成果转化,激活产业提质动能。将标准成果转化作为产业增效抓手,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通过与国、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西南大学等合作,建立“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黔江研究基地”“重庆市蚕科院黔江分院”“3 3 1”标准服务体系,加速山地蚕业科技成果标准化转化。至2024年,蚕茧单产、产量、收益同比2020年分别提升16.8%、25.22%、41.17%,生丝等级稳定在5A6A高端水平;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桑蚕鲜级茧目标收益价格保险”模式并在多地推广,有效保障蚕农收益,稳定产业发展预期。
推动三产融合,延伸产业价值链条。以标准链条化推动蚕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集成创新山地蚕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在生产端,蚕桑生产“省力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打造小蚕共育工厂、智能养蚕车间;在资源端,拓展桑蚕生物资源多元化利用,开发全桑枝食用菌、桑黄、桑叶茶、桑叶面等产品,推动“桑 ”产业融合;在企业端,培育形成23家全产业链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动茧丝绸和蚕桑生物两大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品牌赋能,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依托标准化建设,蚕桑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先后获评“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黔江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蚕桑之乡”,“桑蚕茧国家地理标志”,“黔江蚕桑巴渝气候好产品”等称号。目前,全区桑树种植基地、蚕茧、蚕丝均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蚕丝产品获得欧盟全球纺织品标准认证,成功打开高端市场通道。
健全标准体系,总结推广实践经验。持续完善蚕桑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黔江桑蚕茧强制性技术规范》《蚕茧价格保险指数》《全桑枝食用菌栽培技术规程》;立项《地理标志产品黔江桑蚕茧》《桑黄人工栽培技术规程》等重庆市地方标准,《全桑枝食(药)用菌栽培技术规程》中国蚕学会团标等关键技术规范;指导企业制定标准15项。创蚕茧收益保险模式被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简报专题登载,相关案例入选重庆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教材,并获评市农业农村委“十佳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创新实践。
当前,黔江正加快编制系列新标准,持续深化标准宣贯与应用。下一步,该区将继续以标准化引领蚕桑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山区林业现代化“可复制、可推广”的黔江样板,为全国石漠化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重庆市林业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林业局主办 市林业局值班电话(传真):023-61528866
ICP备案编号: 渝ICP备2022002112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7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315号